5日,记者来到了这家位于成都三环路外一个小巷里的企业。大门外,一些工人正将食物残渣倒进垃圾桶中,门口贴着一张纸,上面写着“谢绝参观”。站在门外,能看到数名工作人员正在一条流水线上进行清洗工作。“除了在里面洗碗的,外人都不让看。”一位附近居民说。
在表明采访意图后,接待的工作人员表示,不方便参观工厂,经理外出办事了,自己不能回答任何问题。随后,她留下记者电话,表示会转给经理并及时回复,但拒绝透露经理的联系方式。
此后数天,记者没得到任何回复,辗转取得该经理电话并拨通后,对方说:“采访去问会长,我现在有点忙。”随后便挂断了电话。
调查 消毒餐具的认可度还不高
记者调查得知,1元钱的消毒餐具使用费,一部分归餐具消毒公司,一部分归餐馆,利润分配从七三开到九一开不等,有的甚至是五五分成。这种将消毒企业和餐馆捆绑为利益共同体的营销模式,催生了诸如默认消费、强制消费的潜规则。
记者采访50位曾使用消毒餐具的成都市民,几乎所有人都遭遇过“默认消费”。其中31人对餐具卫生状况表示担忧,12位曾在餐具上发现残留物。近半被调查者表示,如使用费上调,将抵制使用。
市民刘女士称,自己外出就餐时,曾数次就餐具收费和卫生问题与餐馆方发生争执,但最终都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