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共赢点”还需磨合在金堂与肯耐珂萨的合作中,人才引进资金的支付方式是“计件”,“引进一个普通工人,市级补贴与县级补贴一共是300元,中高端人才则在500-3000元之间不等。”在胡川看来,这样的“政企合作”已经实现了“双赢”:“初步测算下来,在金堂开展业务的利润能达到30%左右。”胡川说,成都在人才引进上的重视程度很高,与政府合作所得的利润,甚至高于在上海与大型外资企业的合作利润。
但在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战略和人力资源系副主任刘萍看来,这个人力资源解决方案还不够细致。“成都的探索和尝试值得鼓励,但对接中也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比如政府为企业支付的经费、双方委托代理的关系等,都值得商榷。
如何在合作中,找到一个能将双方利益诉求发挥到最大的方式,是此次试水合作的关键。
许多外资企业都遵循“三叶草”原则:第一片“叶子”是公司内部最核心的员工薪酬管理、绩效考核,第二片“叶子”是公司中高端人才的需求,第三片“叶子”是公司对低端人才的需求。“通常来说,企业会保留第一片叶子,把第二和第三个外包给专业公司。”刘萍建议,政府在与公司的合作中,也可参照“三叶草”原则,将核心部分采取保留。
政府诉求的后续监管也应跟上。刘萍认为,政府不应该因为服务外包给了公司就“撒手不管”,相反更要积极地对公司的服务进行追踪,包括回访本土企业的感受,看招来人员的流动性等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一个区域,同时引进多家同类企业,形成市场竞争机制。”
如今,青羊区与肯耐珂萨的合作,即将全面展开;武侯区也与另一个大型人力资源服务公司英格玛签订了合作协议。尽管合作的意愿很强,但不少区域就业局负责人依然表示,要看到实际效果才可决定下一步合作情况,这,还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