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脉相承的民生情怀,铸就了成都公交马不停蹄跨越发展的赛道。
在这里,公交专用道从无到有,已累计开设近400公里;在这里,公交场站的用地面积从900多亩增加到1800亩以上;在这里,政府财政支持不断增加,今年的财政投入达到了12亿元。在这里,公交车辆总数折合标台10327台,中心城区居民万人拥有公交车辆20标台,较5年前增长了67%。
成都凭什么树立“坐标”?
“强化规划调控、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共交通用地综合开发、加大政府投入、拓宽投资渠道、保障公交路权优先、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公共交通重大决策程序……”10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八项重点任务被一一解读。
有专家认为,加强公共交通用地综合开发、拓宽投资渠道、规范公共交通重大决策程序等几条,暗示了新一轮公交改革的方向。
就在这次会议召开前,一份关于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成都模式”的调研报告登上《经济要参》,意味着成都公交在保证城市公交公益属性的同时,实现集中集约良性发展的探索,已经成为中央决策者们研究的案例。
早在2009年,成都公交便一马当先,试水“融资租赁”。近几年,成都公交集团先后向交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等4家公司融资26.6亿元,与13家银行建立了良好的信贷关系,累计筹集资金3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