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统筹案例之一:
跳伞塔路口——
车站“背着”隧道修 减少打围小半年
这几天对于跳伞塔下穿隧道(工程简称)施工现场的负责人李正涛来说,可谓“毛焦火辣”——因为路口打围,交通压力增大,施工进度成为能否早日打开围挡的关键;而围挡为了尽量让出道路,不断“瘦身”,从20米硬生生压缩到14米,给工作半径12米的旋挖钻只留出了两边各1米的作业空间,操作人员直喊“恼火”,安全风险同时陡增。“我们真的是针尖上跳舞啊!施工难度太大了!但是现在不一起做的话,以后单独修隧道,对交通的影响更大、更久。所以市民也请理解!”李正涛说。
李正涛口中“一起做”的两个工程就是地铁3号线的省体育馆站和跳伞塔下穿隧道(工程简称)。就在本月9日晚上,人民南路一环路下穿隧道开始打围施工。其实这一下穿隧道早在2012年就已经出了方案。当时根据对一环路与人民南路路口的现状交通量调查,目前该路段车流量已趋于饱和,直行车流量占到了总流量的一半以上。下班高峰期交通较为拥堵,成为该片区的一个交通瓶颈。根据方案,省体育馆下穿隧道工程位于一环路与人民南路交叉口处,隧道线路沿一环路方向,呈东西向布置,位于建成的地铁1号线及在建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的省体育馆站正上方。其中与1号线相交部分的下穿隧道框架段,已在地铁1号线车站施工时同步建设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