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选择的开工时机,应该是对交通影响最小的,同时最为科学的。”市重大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两年前,考虑到3号线将施工,下穿隧道的方案静静地被放了两年。这个最好的时机出现在2014年,地铁3号线修建省体育馆车站之时。“地铁车站的上面就是下穿隧道,车站的顶部正好是隧道的底部,等于是车站正好背着这个隧道。这样的关联度,假如不同步实施的话,一旦地铁施工完毕,下穿隧道将无实施条件。成都地铁公司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记者从市建委了解到,按照目前工程的施工工艺,一条下穿隧道的施工时间一般是6个月。这就意味着,假如在地铁车站完工后,再单独修建这条下穿隧道,那么路口的打围时间会多出6个月,对交通的影响更是“不能承受之痛”。
正是为了减少对交通的影响,位于跳伞塔路口的下穿隧道与地铁3号线才决定同时施工,实现“一次打围、完成两个工程”。
深度统筹案例之二:
中环——
地铁修好后 地面多出11个方便的立交
假如说一环路省体育馆下穿隧道是实现了两个地下空间的统筹,那么中环上6个路口的立交化改造与地铁7号线建设同步施工,则是充分体现了地上、地下两个空间的兼顾。位于中环的这6个路口为什么要进行立交化改造?据市建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对中环的6大路口进行改造,目的在于增加该条环状道路的通行能力。而选择在建设地铁7号线时进行,也正是想实现“一次开挖”,避免道路多次“开拉链”,实现“地上工程、地下工程同时实施、一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