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成都市下同仁路考古精致石像价值高 修复五步走
2014-12-17 13:31:48  |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 

本报昨日报道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期在下同仁路发掘出数量较多的南北朝时期佛教造像。出土之后,石像已被尽数运送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修复中心进行清理和修复工作。

昨日,记者前往修复中心,看到文物保护工作人员正对3尊石像进行细致清理。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清理石像时,首先要用细长的竹签将石像表面的浮土大致剔掉,然后再用刷子慢慢地轻轻刷表面,清理各个细节。”除了最初的清理工作,这些珍贵的石像还将经历哪些修复程序?大约需要多长的修复时间?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又装彩又饰金

石像小巧而精美

记者在修复中心看到,此次出土的南北朝佛教造像体型较小,其中最大石像高度仅接近于成年男性的手臂长度。尽管体型小巧,这些石像却很是精致,菩萨像上,衣褶、飘带、腰带被雕刻得栩栩如生……

一尊被标注为“菩萨像”并且分为上下两半的精美石像,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修复中心副主任杨盛介绍说:“这尊菩萨的身体和肩部以上的部分是分开的,我们根据雕刻的服饰纹路判断,它们应该原本是同一尊石像。这尊石像在古代就已断开,然后被古人修补过。修复工艺和我们现在的差不多,古人在石像的上下两部分中间加入了卯榫结构,现在石像上还可看到一些红色和白色,仔细观察还有闪闪发光的感觉,这个叫‘装彩’工艺,是用矿物颜料绘制而成。”

本文共3页 123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祝丹妮
点击阅读更多【考古】新闻
河南新密古城寨遗址发现夏代宫殿建筑群
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马鞍山市挂牌成立
连云港市海州区发现一处面积约1475平方米唐代建筑基址
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工作会
新津邓双宝资山出土罕见通体彩绘陶楼 文保专家用高科技拍出“尖嘴动物”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青白江首现成都平原战国时期未成年人墓葬群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宣布东汉家族墓群发现“摇钱树”
四川首次大规模发现半地穴式房址 再次印证凉山州安宁河流域是南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
四川首次大规模发现半地穴式房址 再次印证凉山州安宁河流域是南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
[下篇文章] 2014文化新人盛典颁奖盛典2015年1月25日在成都举行
[上篇文章] 四川首个微型小说创作基地落户武侯区 “孵化”原创微电影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