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弥补校际之间的差异,成都市于2012年启动了为期3年、投入40亿元的城乡中小学标准化提升工程,全部完成教师编制标准及其动态调整机制、教师素质提升标准、技术装备提升标准、教室光环境改造标准、学校运动场改造标准、统一并提高城乡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等六大举措,实现教师队伍素质高位达标,基础设施高位均衡。
通过建立教师“县管校用”制度,成都所属的区(市)县成立了教师管理服务中心,让全市25766名教师从“学校人”变成系统人,城乡教师流动的校际壁垒消于无形;通过将小学入学“先划片再登记入学”的办法,改为“先登记再划片确定学校服务范围”,适应人口流动性加快,入学人数弹性增大的形势,减少了挂靠户籍的择校投机行为。
如果说教育资源的全覆盖做到了“幼有所学”,那么卫生资源的极大丰富则能达到“病有所医”的目标。
为了方便市民看病,成都致力于打造15分钟健康圈,保证大家可以在步行15分钟的情况下找到看病的地点。除了大型医院和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周围还分布有300多家社区卫生中心、2000多家卫生站及各类民营诊所,让市民充分享受基本医疗保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