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近9个小时,翻越海拔4800米的高山,成都晚报记者远赴300余公里外的甘孜州丹巴县,在那有成华区援藏教师裴丽娟与丈夫、女儿的另一个“家”。在教育观念相对落后、水质堪忧的丹巴县,记者实地探访了裴丽娟日常工作、生活的点滴。今日起,本报将连续3日推出裴丽娟的相关报道,为你揭秘一位援藏教师的日常工作与生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课堂外,裴丽娟尽量多地和当地老师进行交流,分享经验,尽力改变他们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
上午7时,丹巴县牦牛河畔,风有些大,丹巴县水子片区寄宿制学校操场上还有夜雨留下的印记。成华区援藏教师裴丽娟正和近400名学生一起跑操。去年8月,裴丽娟跟丈夫、女儿一起,作为新一批援藏工作队员,举家来到丹巴县。
在有电子白板的教室里,当地老师授课仍止于课本,学生全程端坐,师生鲜有互动。身为副校长,裴丽娟更喜欢上课,她将成都师生对等的教育理念带到丹巴,试图打破一贯僵持的课堂氛围。裴丽娟正着实影响着当地教师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