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何一东:成都沙河堡往事欢乐历历在目
2016-10-07 21:55:02  |  新闻中心 都市生活蓉城百态 

上世纪80年代,沙河堡街道狭窄,碎石土路,两边的民房多为瓦房和茅草房。但在那里度过青春岁月的一群伙伴,却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

沙河堡有四川省邮电学校和成都生物药械厂等单位,也有小饭馆、锅盔摊、理发铺、干杂店等小店,还有吸引了很多市民前往参观的李劼人故居。

人民公园鹤鸣茶社

 花圃路 

百米窄巷 小店密集

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我在东郊沙河堡的四川省邮电学校工作、生活了十四五年,在那里度过了美好而飞扬的青春时代。

随着城市改造,沙河堡古朴的老街、幽静的小巷已消失得无影无踪,芳香的田野、厂房,曾一见钟情的人,已再也难觅其踪。入眼处是宽阔的大道,耸立的高楼,穿梭的车辆……这是时代发展、社会变革的结果。而今笔者已到知天命之年,每次经过此地,心中总有几分失落,也常会情不自禁忆起那些快乐往事。

曾在省邮电学校任教的父亲,因“文革”停课离开该校十年后,1981年再次带全家人返校,我因此也到学校工作。当时沙河堡属于未经开发的郊区,街道狭窄,碎石土路,两边的民房多为瓦房和茅草房。若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属于“穷乡僻壤”,但美丽的田园风光却让人陶醉。

我当时十七八岁,青春年少,虽有点文学底子和爱好,但没什么心思去充实提高,而是和几个好朋友昏耍。学校大门外是一条一二百米的小巷,两旁是小饭馆、锅盔摊、理发铺、干杂店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们哥们几人工资微薄,也常“打平伙”。下班后选一小馆子,切一盘卤或凉拌的猪耳朵,一碟油炸花生米(或一把炒花生),围坐一张油亮的小方桌,面红耳赤地喝着当时流行的散装啤酒,看女生们进进出出。

沙河堡分上中下街,我们离上沙河堡街最近,街头有一茶铺,毎晚有一中年说书人在此侃古典名著。我有时无聊也跑去凑热闹,一碗“三花”盖碗茶,边听边喝,不亦乐乎。

本文共4页 1234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何一东
点击阅读更多【成都历史文化】新闻
成都首本历史文化故事学生读物《我的成都》发布
洋玩意儿五光十色 成都人接触到许多“洋派”
洋玩意儿五光十色 成都人接触到许多“洋派”
皇城的王气随风而逝 成都恢复名都风貌
上世纪初四川邮政业肇始:有一天只卖出一分钱邮票
上世纪初四川邮政业肇始:有一天只卖出一分钱邮票
实业街区域考古成果亮眼 再证成都城市2000多年没有位移
实业街区域考古成果亮眼 再证成都城市2000多年没有位移
80后小伙袁辰恺为成都设计“老建筑游”讲背后的故事
80后小伙袁辰恺为成都设计“老建筑游”讲背后的故事
姚锡伦:君平街44号车行
“蜀郡”“成都”铁锸 成都铁器外销的证明
[下篇文章] 国庆黄金周最后一天成都低温相伴 明日在雨水中迎来工作日
[上篇文章] 国庆长假期间成都的艺术展令人目不暇接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