驷马桥也见证了卓文君与司马相如“雪夜私奔”“当垆卖酒”“白头兴怨”的千古经典……
飘荡的是浮华,沉淀的是精华。
在都江堰不远处,有一条河流淌着苦水加泪水——年年泛滥成灾,群众房倒屋塌,百姓流离失所。诸葛亮亲选精兵壮汉数千,修筑起一条长九里、宽九尺、高九尺的防洪大堤——“九里堤”。也成全了“因水而生,因水而荣”的蓉城。
李冰父子修都江堰,诸葛丞相筑九里堤,殊途同归,泽被千秋。
古往今来当地村民称九里堤为“诸葛庙”。不知从何时开始,金牛百姓又喜欢称这里为“大安门” “迎恩门”。
百姓感念这里,“诗仙”青睐这里,“诗圣”钟情这里,刘禹锡、诸葛亮、李白、杜甫、李劼人等大师们魂牵梦绕这里——或含忧吟唱《蜀道难》,或啼血烹制《出师表》,或呕心著述《死水微澜》……
历朝历代的文人都情不自禁地在这里长歌吟唱。一枝一叶都是优秀传统的嫡系。大师们为它放歌,也许看中的不是它的“金”,而是它的“精”。文化的浸润是恒久的。几年前,首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这里如痴如醉,第二届非遗节依然在这里缠绵悱恻……
诗韵潺潺不息,厚重寂寂不语。突然,金牛所辖天回镇腾地跳出震惊世界的宝藏——2000多年前的“织锦基地”。
从汉墓里走出的全世界最早的提花织机,填补了中国乃至世界科技和织机史的空白,也使“丝绸之路”南起点有了丰满印证。
与“天子回銮”相粘连的天回镇,一不小心站在了世界制高点。这个唐玄宗逃难别蜀最后驿站的小镇,似乎阐释着,“天子”也有穷尽“回天之力”的时刻,老百姓也有点亮惊天辉煌的时候……
我在寻觅中顿悟:鲜活的是文化,不死的是民魂,那穿越时空的记忆,正是我们的根脉所系……
先祖在这里栽下的楼宇,已难觅踪影,而种下的文化,却精魂永驻。
脚踩着厚重诗意的土地,追梦路上更加激情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