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80后小伙袁辰恺为成都设计“老建筑游”讲背后的故事
2017-05-22 11:09:43  |  新闻中心 旅游频道成都旅游 

老成都人也来报团

曾担心是来“砸场子的”

辗转换了好几次工作的袁辰恺2014年重新“回归”到旅游,做了一个叫“城市微旅行”的项目,第一次在豆瓣活动小组“试水”,10人团竟然有30人报名,这很让他意外。

这里是李家钰兄弟宅,位于方池街22号,李家钰将军是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级别最高的川军将领。

宽窄巷子边上的支矶石街,青砖墙、柏油路,晨练的大爷,三两个摆龙门阵的大妈,沿街的小店店主悠然地摆着小茶几,嚼着花生米,品着茶或酒;紧邻太古里的镗钯街,是曾经占地千亩的大慈寺最南边武僧们放兵器的地方,而镗钯,据传正是一种兵器……与快节奏的成都毗邻,是悠闲的慢成都、老成都,盖碗茶的茶盖搁在茶碗上,叮叮当当敲麻糖。袁辰恺先后设计了11条线,但走得最多的只有两条。

“故事是由人来讲的,如果上一辈还能讲老故事的人走了,文化是不是就没有了?”不到30岁的袁辰恺有着与同龄人不同的担忧,每个城市都有高楼大厦,但代表着历史认同感的,仍然是老建筑。“成都是唯一一个2000多年来没有更名、没有更改城址的城市。”袁辰恺想,成都自己的故事,应该由成都人自己来接力。但遗憾的是,项目开了两年多,先后接待过300多人,外地人占了绝大多数。

也有让袁辰恺欣慰的事。一个70多岁的大爷和三四个大妈曾先后报过不同的团,在一群年轻人里显得格格不入,得知他们都是老成都人,袁辰恺很忐忑,“不会是来砸场子的吧?”但一路下来,就数他们听得最认真,临解散,还特意对袁辰恺说,“小伙子可以哦,我们在这一片生活了几十年,都不晓得还有这些。”

“公益和商业并行,商业反哺公益。”这是袁辰恺的设想,“首先要让人看到,做这件事能够养活自己。”成都商报记者 于遵素

本文共3页 123
来源 成都商报  |   作者 于遵素
点击阅读更多【成都历史文化】新闻
成都首本历史文化故事学生读物《我的成都》发布
洋玩意儿五光十色 成都人接触到许多“洋派”
洋玩意儿五光十色 成都人接触到许多“洋派”
皇城的王气随风而逝 成都恢复名都风貌
上世纪初四川邮政业肇始:有一天只卖出一分钱邮票
上世纪初四川邮政业肇始:有一天只卖出一分钱邮票
实业街区域考古成果亮眼 再证成都城市2000多年没有位移
实业街区域考古成果亮眼 再证成都城市2000多年没有位移
80后小伙袁辰恺为成都设计“老建筑游”讲背后的故事
80后小伙袁辰恺为成都设计“老建筑游”讲背后的故事
姚锡伦:君平街44号车行
“蜀郡”“成都”铁锸 成都铁器外销的证明
[下篇文章] 成都开通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直飞航线 9.5小时直达非洲
[上篇文章] 成都礼仪职业中学学生拍《光影成都》火了 澳大利亚政府或邀他们游学两周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