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科学报告》杂志:北极海冰消融或加速病原菌传播
2019-11-11 11:11:05  |  新闻中心 都市生活蓉城百态 

英国自然科研旗下《科学报告》杂志近日发表一项生物学研究指出,气候变化造成的北极海冰减少可能会让感染海洋哺乳动物的病原菌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之间更频繁地传播。海冰消融等环境变化不仅会改变动物的行为,还会开放新的航道,让本来不同的种群接触,从而增加对新病原菌的暴露。

海豹瘟病毒(PDV)曾于1988年和2002年在北大西洋导致大量斑海豹死亡,但直到2004年才在北太平洋得到确认。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研究人员特雷西·古德斯特恩和同事,考察了PDV进入北太平洋的时间,以及与病毒出现和传播模式相关的风险因素。他们利用了2001—2016年期间采集的冰海豹、北海狮、北海狗和海獭的PDV暴露和感染数据,以及这些动物的活动数据。

他们发现,北太平洋海洋哺乳动物的大规模PDV暴露和感染发生在2003年和2004年,超过30%的动物对该病毒的检测呈阳性。PDV的流行在之后几年有所下降,并在2009年再次飙至最高点。2004年和2009年采集动物样本的病毒感染几率是其他年份的9.2倍。而这与卫星影像探测到的2002年、2005年和2008年的新航道打开有关。

该研究结果为北太平洋从2002年以来的PDV大面积暴露和感染、病毒在各种海洋哺乳动物之间的传播以及PDV暴露和感染在海冰消融后达峰,提供了证据。病原菌在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之间传播,可能会随北极海冰的持续消退而变得愈加频繁。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梦然)

本文共1页 1
来源 科技日报  |   作者 张梦然
点击阅读更多【科研】新闻
《自然》公布影响2022年科学进程十大人物 北京大学基因组学研究人员曹云龙入选
《通讯-生物学》生态学研究论文:感染寄生虫的狼更可能成为狼群首领
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发现约2000万年前猬亚科新属种化石 牙齿特别食性特殊
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发现约2000万年前猬亚科新属种化石 牙齿特别食性特殊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绘制世界首幅全球树种多样性对森林抵抗力影响空间分布图
“天籁实验阵列”首次探测到快速射电暴事件
《科学报告》发表动物行为研究:鱼会做加减法?5以内,会!
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发现最早猫头鹰化石 600万年前竟然不是“夜猫子”
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发现最早猫头鹰化石 600万年前竟然不是“夜猫子”
国际最新人类学论文:野生黑猩猩使用工具或是通过社会学习
[下篇文章] 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复杂牙齿结构助熊猫成生存竞争赢家
[上篇文章] 1000元可发约2万条,未经消费者同意发广告属违法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