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市玉林中学大科创教育的校本探索 为学生成才插上创新的翅膀
科创课程
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究者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玉林人认为科创教育不能针对部分学生,应当是一个普惠性的体系,而课程是保证科创教育长效化和常态化的重要载体。作为四川省新课改样本示范校,玉林中学在应试教育与科创这种“重实践”的教育之间寻找平衡点,依托自身成熟的“平台+模块+课程”三级课程结构,培植出生长力丰厚的科创课程体系,不仅有效培养了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更有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和创造力生成。
玉林学生与美国硅谷的创业者交流作品
学校编制出一套实验探究课的独立教材和以培养科学精神为主旨的专题校本。在课程设置上,一是按照国家规定设置必修课,确保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二是增加选修课比重,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三是开设拓展学生思维、科学研究方法以及提高学生能力的课程,使学生有机会了解科技发展的趋势。这些科创课程都纳入学校“三类七型”多元发展校本课程体系,以彰显“多元办学、多元发展”的教育特色。
把有利于学生主动的、全面的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学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课程的研发中。各教研组组织教师一起对教材中有关科技的篇目进行归纳、整理、延展,编写出科技活动课的实践校本教材和以培养科学精神为主旨的专题校本教材。先后开发了《数学奥赛讲义》《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简易电子制作》《生物科学》《化学思维与创新》等20多本科技校本教材。同时,健全教师考核制度、细化考核细则,把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到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中。
学校把科创课程分为常态课程和延伸课程。常态课程包括每周五下午的选修课、各个科技社团和兴趣小组,所有学生根据爱好实行走班制学习,由学校科技教师和外聘专业教师授课。这些课程包含了环保、模型、机器人、软件工程等方面的科技内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选择的科目与模块。到了周五就是学校最热闹的时候:实验室里,几个学生相互配合着安装3D打印机;隔壁班上,一拨学生观看自己制作的VR眼镜;操场上,一群学生围着一堆“破铜烂铁”设计飞行器……“科创活动作为校本课程排进每周的课程表,与其他学科的不同在于,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老师以参谋者的角色存在,这也是学校‘主动学习’课堂变革的具体体现。”谢发超副校长说。学校还根据自己处于成都经济最活跃、科技创新能力最具潜力的高新区这个地理优势,开发出科创延伸课程。包括参观各种科技展览、孵化园和软件园,参加高校科学夏(冬)令营、到研究所实验室做实验、开展各种科创展示和比赛等等。这些课程既涵盖了书本知识内容,又结合了当下的前沿科技热点,让全校学生都能参与到大科创学习和活动中来。今年初,学校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契机,以“关注学生生活中的科学技术问题”为切入口,以研究性学习课程为依托,在高一年级和初一年级开展“探究性微课题”研究。玉林人把各种科创体验活动,根据其背后的教育性进行分解、设计、整合,以课程的方式完善并固定下来,这既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突破,也是学校发展科创教育的新尝试。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