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成都首段“海绵人行道”现身中环锦华桥至锦华路 “吃水”路面30秒除积水
2016-03-15 10:36:36  |  新闻中心 都市生活成都生活 

记者见到,虽然瞬时浇上了大量的水,地面“吃水”的能力却没有想象中吃力。“雨水”沿着地砖之间的缝隙,分股流向缝隙之下。30秒之后,地面已经没有明显的积水或水洼。2分钟之后,大面积的水渍也在逐渐变浅,水真的被地砖“吃”了。

技/术/揭/秘

五层“海绵体”吸水蓄水

地砖是怎么做到大口“吃”水的?“吃”下的水又去了哪?如果“吃”不赢咋办?参加实验观察的媒体,将一个个问题抛了出来。丁健财揭开了一个专门预留的观察井,揭秘拥有五层“海绵体”的人行道。

原来,这个看上去平常的人行道,地面以下却“暗藏玄机”——在地砖下面,是一层大小不一的碎石层,接着是渗水土工布,用于过滤水中杂质。接下来是20多厘米的透水混凝土,底下是级配碎石层,最后还有一层防渗土工布。足足五层“海绵体”,实现比普通人行道增加20%—30%的储水能力。

海绵路面剖面。

“为什么地面砖体又大又沉?这是为了让砖用自己的重量压在路面上,避免用砂浆来固定。因为砂浆是不透水的。”丁健财介绍,地砖与地砖之间也特意留出缝隙,方便雨水分流。

那么如果遇上极端天气的大暴雨,水量太大“吃”不赢咋办?丁健财介绍,在技术设计上,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因此除了暗藏地面以下的海绵结构,人行道下面还设置有与市政雨水管道相连的雨水收集管道,假如海绵结构‘吃不赢’雨水了,多余的雨水就会顺着管道排到市政管网中。而为了更好地利用雨水,这些收水管道还与周边的绿化带相连,为植物提供水分,甚至可以打造符合城市景观要求的“雨水花园”。

本文共4页 1234
来源 华西都市报  |   作者 赖芳杰 吕甲 庞琪
点击阅读更多【海绵城市】新闻
成都市建委:海绵城市将纳入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
成都市将打造绿色、灰色和蓝色三色海绵系统
成都高新区完成“海绵城市”规划全力打造低碳新区
成都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已启动60个示范项目 完成投资100亿元
成都活水公园海绵城市建设研讨会举行达成海绵城市成都共识
成都再添一高标准环状道路 42公里中环将成为“会呼吸的道路”
成都再添一高标准环状道路 42公里中环将成为“会呼吸的道路”
成都市建委:减少城市硬覆盖 新修的路新修的公园都要是“海绵体”
成都第一条海绵道路 锦华路至锦江示范段完工能够喝掉75%的雨水
成都第一条海绵道路 锦华路至锦江示范段完工能够喝掉75%的雨水
[下篇文章] 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自主招生报名开始
[上篇文章] 中介搞错广福桥宝润苑房源租错房 成都女子2个月没回家 门锁被换住进陌生人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