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成都四圣祠西街老住户封女士:谢无量当年就住我们院坝 是36号不是44号!
2016-07-09 16:04:17  |  新闻中心 都市生活蓉城百态 

封女士说,她时不时会撞见谢无量夫妇出来散步,谢无量由夫人搀扶,“他看上去很高大,感觉七十来岁了,走路总是佝着背。穿着打扮一看就是文人,感觉伸伸展展的。”她说,谢夫人当时看起来既年轻又漂亮。

老粉丝:同住一处 对谢老很景仰

封玉芳说,她哥哥封振刚也住过这里,可向他求证。封振刚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他记忆中谢无量是上世纪50年代在院子里住过,前后住了几年。

“院子里大家都独门独户,彼此来往很少。”封振刚回忆,他当时喜欢文学,所以谢老的名字对他而言如雷贯耳,但作为粉丝,更多是景仰,“我们从没跟他说过话,也没想过求字。”封振刚说,当时感觉谢老夫妇比较孤独,“很少出门,有时谢老就由爱人搀扶着,出来走一圈。”封先生也提到夫妻俩的年龄,“相差较大,夫人很年轻。”

老书信:寄出地址正是36号

成都商报记者昨日找到另一项证据,正好与封女士的说法相互印证。

6日,一位名叫“胡哥变胖娃儿”的网友在相关新闻下回复道,“不知是不是流沙河记错了,这个谢无量发出的书信地址是四圣祠西街36号”。他附上一张图片,图片所示是一个旧时信封,上面用繁体字竖排写明:杭州西湖苏堤蒋庄马湛翁先生道启。落款:成都四圣祠西街36号附3号谢啬庵。

疑似谢无量寄出的信封图片

谢啬庵是谁?正是谢无量!他原名蒙,字无量,别署啬庵。马湛翁又是谁?其本名为马一浮,有“儒释哲一代宗师”之称,同样是诗人和书法家。

本文共4页 1234
来源 成都商报  |   作者 辜波 王效 郭广宇
点击阅读更多【成都历史文化】新闻
成都首本历史文化故事学生读物《我的成都》发布
洋玩意儿五光十色 成都人接触到许多“洋派”
洋玩意儿五光十色 成都人接触到许多“洋派”
皇城的王气随风而逝 成都恢复名都风貌
上世纪初四川邮政业肇始:有一天只卖出一分钱邮票
上世纪初四川邮政业肇始:有一天只卖出一分钱邮票
实业街区域考古成果亮眼 再证成都城市2000多年没有位移
实业街区域考古成果亮眼 再证成都城市2000多年没有位移
80后小伙袁辰恺为成都设计“老建筑游”讲背后的故事
80后小伙袁辰恺为成都设计“老建筑游”讲背后的故事
姚锡伦:君平街44号车行
“蜀郡”“成都”铁锸 成都铁器外销的证明
[下篇文章] 2016年成都中心城区中考第一批录取结束 今晚可查结果
[上篇文章] 191岁 成都天府新区二江寺古桥封闭作为文化地标进行保护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