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从九眼桥到三瓦窑的城乡间公路 一条土路曲曲弯弯
2016-08-29 17:06:12  |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 

上水船边 纤夫辛劳

过了纱厂往南,公路就消失在一座与九眼桥相似的横跨府河的大石拱桥桥头,这是高河坎,河对岸是琉璃乡(后来的胜利公社)。

白药厂、申新纱厂时常演坝坝电影,有时十二中也演,周边民众尤其是娃娃们就自抬板凳赶数里路去看电影。银幕正面没有合适的位置时,有人就坐到反面观看,但是电影里所有角色都是左撇子,字幕也成了反的。

50年代大多数时期,九三公路上没有公共交通工具(后期曾短暂开行过一路公共汽车),老弱妇孺就靠坐鸡公车代步,偶尔也有骑自行车的。那时学生在校外遇到老师要敬礼,我曾见到一个十二中的学生,远远看到老师就翻身下自行车,疾步推行到老师近前恭敬行礼,待老师走过后再骑上车。

从九眼桥到三瓦窑有木船航运,并一直通达乐山。下水船十分好看,一二十米长的木船两侧,三四对长木桨整齐而有韵律地划动,飞驰的木船让我想起外公教我背诵的“千里江陵一日还”。上水船就比较郁闷,长长的竹藤纤绳从船上的桅杆引出,纤夫们把背负的“背袢”往纤绳上一搭一扣连接上,然后“一步一叩首”,沉重地沿河岸上行。府河纤夫多数时候都没穿什么衣服,下半身还往往只裹一条布巾。在纤夫们低沉的号子中,不时会扬起一声高亢的吆喝,那是领头的老大在发出程序转换(如上船、松缆)的口令。我们这些费头子(顽童)常在河边喊:“船老板,吃不吃蕹菜?”“船老板,吃不吃番茄?”船老板当然明白这些谐音的咒语,一般不予理会,偶尔也会有小石头朝岸边飞来。这时,费头子们就会一阵呐喊而溃逃。

本文共5页 12345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人法自然
点击阅读更多【老成都历史文化】新闻
王一蘅:成都城隍庙里笑语欢声
王一蘅:成都城隍庙里笑语欢声
从九眼桥到三瓦窑的城乡间公路 一条土路曲曲弯弯
从九眼桥到三瓦窑的城乡间公路 一条土路曲曲弯弯
大型情景档案展览《成都故事》从这里走进老成都 看以前的邮局 听从前的儿歌
大型情景档案展览《成都故事》从这里走进老成都 看以前的邮局 听从前的儿歌
[下篇文章] 双流区:以“五个自主”实现“五个转变”
[上篇文章] 成华区《问责条例》吹廉风 创新学习全覆盖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