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王一蘅:成都城隍庙里笑语欢声
2016-10-17 14:36:39  |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 

大殿转身变礼堂

小学期间,我们一共换过三次教室。平房教室的光线不好,地面是三合土,但久未整修,有些坑洼。楼房教室要亮堂些,但木楼梯和木地板比较破旧,踩上去咚咚响。

操场是做早操、上体育课的地方,也是课间玩耍的地方,我们在那里跳绳、跳房、跳橡皮筋、打沙包、攻城,还有两个双杠,一下课就围满了排着队玩耍的同学……最靠西的一排教室后面,还有一个稍小的后院,学校参加汇演排练文艺节目,多数时间就在这里。有一次,汇演节目由学校的老师编写,题材是龙泉山学农。我同班同学的爸爸易老师指导排练,易老师示范朗诵的时候相当有激情,“龙泉啊龙泉我问你……”眼镜片在天光下一闪一闪。姐姐班上的男同学包着《地道战》里华北平原式的头巾,穿着破衣破裤,扮演旧社会龙泉山的老农民。那时还知道另一种头巾的包法,是反过来的,结打在头顶,即“英雄结”,陕北人和《白毛女》中王大春都那样包,显然老师是比较过的,选择把结打在下面的包法,更能体现受压迫者的苦难形象。对朗诵的主角,学校中途换人,最终确定了一位声音有表现力的女生。我们人手一本油印的“剧本”,最后每个细节都滚瓜烂熟。演出获得了成功。

学校最里面的中心位置是礼堂,以前是庙的大殿吧,有几根又粗又高的圆木柱。我们每学期的开学、散学典礼,每年庆祝“六一”儿童节,都在这个礼堂。舞台应是供奉神像的台子改的,台上曾经有农民伯伯忆苦思甜、解放军叔叔讲战斗故事,表演过数不清的文艺节目,记得有小合唱“叛徒林彪孔老二,都是坏东西……大家都来狠狠批,呸!”配合着图解的动作。但我喜欢看的节目还是诸如蒙古族舞蹈《我爱呼伦贝尔大草原》,童声独唱《亚非拉叔叔阿姨请你到我家》这一类。我们也常常登台,有一次是诗歌配舞的节目叫《新生事物放光芒》,我从一本儿童杂志上看到几段朗朗上口的儿歌,略加改编,找了几个女同学每天下课后编舞排练,演出后教我们音乐的陈老师大加赞赏,在一次上音乐课还让我们再演了一遍。

本文共5页 12345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王一蘅 崔兵
点击阅读更多【老成都历史文化】新闻
王一蘅:成都城隍庙里笑语欢声
王一蘅:成都城隍庙里笑语欢声
从九眼桥到三瓦窑的城乡间公路 一条土路曲曲弯弯
从九眼桥到三瓦窑的城乡间公路 一条土路曲曲弯弯
大型情景档案展览《成都故事》从这里走进老成都 看以前的邮局 听从前的儿歌
大型情景档案展览《成都故事》从这里走进老成都 看以前的邮局 听从前的儿歌
[下篇文章] “双11”电商大促号角吹响 京东温情广告霸屏成都 配送服务成杀手锏之一
[上篇文章] 2016年是龙泉驿区的“家风年”看龙泉驿区家风故事②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