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王一蘅:成都城隍庙里笑语欢声
2016-10-17 14:36:39  |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 

不怒自威孙老师

音乐教室设在礼堂东侧最靠里面一间很暗的房间,一个风琴,一个小黑板架夹着一张毛笔抄的歌谱,几排条凳,但音乐课还是我们喜欢的课程。陈老师的家在礼堂西侧,与音乐教室相对,她应该是上班最近的老师了。上课时,她两岁的女儿有时会跑进来看,红脸儿笑成一朵花,这时,老师笑同学也笑,课堂平添乐趣。

礼堂东、西两侧另有几个房间,西侧还有常识课老师的家和美术老师的教研室。记得常识老师给我们讲“水的三态变化”,美术吴老师教我们画过向日葵,画革命圣地延安、韶山,画戴红领巾的学生……多是当时宣传画上的内容。礼堂东侧最靠外的办公室很敞亮,是每学期开学报到缴费的地方,记得一学期的学费是3元多。报到时还要填一张表,上面有家庭出身一栏,我填写的是干部。看同学们有填工人的,有填革命军人的。那时我就在想,如果出身地主或资本家,那心理压力不知有多大呢。

1976年9月的一天下午3点过,所有班级的同学被通知到礼堂集中,等候收听重要新闻。舞台正中放了一张桌子,桌上放了一个大收音机,大家不知发生了什么,有种不祥的预感。随着无比低沉的声音说出“刚才最后一响,是北京时间4点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员开始播报毛主席逝世的消息。不一会儿,哭声传遍了整个礼堂。

我们小学的班风一直很差,一些同学太调皮,不好好学习,遇到不厉害的老师,上课常常互相打闹,乱成一团。只有两个老师能“镇住堂子”,一个是教书法的陈老师,他也是高年级的语文老师,是全校写字写得最好的人,长得有点像英俊版鲁迅,有种不怒自威的风度。另一个是上5年级时新换的班主任孙老师,一个很有教学经验的老太太,她一来,班风立刻大变,课堂上清风雅静。

本文共5页 12345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王一蘅 崔兵
点击阅读更多【老成都历史文化】新闻
王一蘅:成都城隍庙里笑语欢声
王一蘅:成都城隍庙里笑语欢声
从九眼桥到三瓦窑的城乡间公路 一条土路曲曲弯弯
从九眼桥到三瓦窑的城乡间公路 一条土路曲曲弯弯
大型情景档案展览《成都故事》从这里走进老成都 看以前的邮局 听从前的儿歌
大型情景档案展览《成都故事》从这里走进老成都 看以前的邮局 听从前的儿歌
[下篇文章] “双11”电商大促号角吹响 京东温情广告霸屏成都 配送服务成杀手锏之一
[上篇文章] 2016年是龙泉驿区的“家风年”看龙泉驿区家风故事②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