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料峭,春意渐浓。
12月30日,成都高新区紫竹广场。2014成都高新区首届市民文化艺术节汇总演出暨年度颁奖典礼在各方翘盼之中鸣锣启动。
这是一场历时四个月、参与人数逾万人的市民文化盛宴——
紧随十八届三中全会“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路,成都高新区启动“市民文化艺术节暨艺能提升工程”。百余天时间里,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高新区市民文化艺术节品牌,从无到有,从起步到丰盈。
这是一场发端于“文化”、却不止于“文化”的社会治理探索破冰——
百余天里,逾万人参与的首届市民文化艺术节,从酝酿到启动,从分会到汇演,其背后酝酿的“一盘棋”,并不仅仅属于文化范畴,而是成都高新区“三次创业”强基工程推进路径之中,以“文化”破题,建设全市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区、文明和谐首善区的生动实践。
产业与民生,同等摆位、同步推进。这样的理念,在成都高新区已成共识。
在《创新高新》开篇之时,我们把视线聚焦于高新民生推进一线的那些事、那些人,循迹成都高新区市民文化艺术节推进的民生路径,解读以艺术之名,“激活”区域社会治理创新与改革图新的高新实践。
从“送文化”到“种文化”
政府让渡空间
群众的活动让群众自己办
核心导读:引进第三方专业社会组织参与项目推进,政府以契约为依据,监督项目的执行进度和执行质量,政府让渡空间,实现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其间,政府管理服务的模式,也能完成角色转换,从“办文化”到“管文化”,实现行政主导模式向自治型模式转变。
12月30日,岁末交替之时。成都高新区紫竹广场,弦乐阵阵、歌声悠扬——2014成都高新区首届市民文化艺术节总演出暨年度颁奖典礼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