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决策部门聆听民意的渠道、采纳民生诉求的尺度都是有限的。而‘提升工程’的实施,是对这个尺度的挑战。”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分析,政府的手是有边界的。高新区此次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5A级社会组织参与项目推进,政府以契约为依据,监督项目的执行进度和执行质量,政府让渡空间,专业社会组织发挥专长,从而确保项目达到预期目标,真正实现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而此过程中,政府管理服务的模式,也能在这一过程之中,逐渐转换角色,从“办文化”到“管文化”,实现行政主导模式向自治型模式转变。
从“输血”到“造血”
共创共享
孵化高新文化“基因”
核心导读:市民文化艺术节推进之初,对“以参与促参与”的方式,我是心存质疑的,这种“让渡”给群众的空间到底有多大,是不是在走过场?林朝阳的“质疑”逐渐被“认同”所取代。观念之变,折射了高新区惠民文化体系建设从“输血”式给予,到“造血”式内生成长的转型。
“‘政府搭平台,群众来唱戏’,这样的社会联动方式,并不少见。但此次在项目推进中,政府以如此大的决心和力度,搭建平台、让渡空间,通过专业组织引导,把‘舞台’完全留给群众,放手让他们去做,这样‘以参与促参与’推进社会治理的方式与尺度,我们还是第一次看到。”昨日,参与推进“市民文化艺术节暨艺能提升工程”的成都高新区爱有戏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刘飞感触万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