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市民文化艺术节暨艺能提升工程”推进之初,他们也曾遭遇很多“不理解”的“梗阻”。
“毫不回避地说,成都市民文化艺术节推进之初,对‘以参与促参与’的方式,我是心存质疑的,这种‘让渡’给群众的空间到底有多大,是不是在走过场?”成都高新区居民、摄影爱好者林朝阳有感而发。
随后的几个月里,随着全面参与高新市民文化艺术节从组织构建到活动推进,林朝阳的“质疑”逐渐被“认同”所取代。
群众观念之变,其背后,是成都高新区发端于“文化”、却不止于“文化”的社会治理“一盘棋”谋划。
打造高新市民文化艺术节,政府“主导但不主办”,将办什么节、怎么办节的主动权交给群众,最大限度让群众文化活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这样的理念,贯穿于活动推进的始终。
今年上半年,高新市民文化艺术节“内循环”系统——市民文化艺术节筹委会-专委会-组委会机制,启动搭建。筹委会-专委会-组委会的筹建,从最基层的街道、社区入手,通过“由下而上”的网上征集、街道推荐、居民自荐,让群众全面参与机构组建、团队遴选、节目策划、活动执行等全流程。
“在以往,我们的角色,更多的是‘被动接受’,而眼下,则是全面‘主动参与’。成都市民文化艺术节已经成了高新老百姓的节日。”从群众遴选脱颖而出,参与石羊街道“舞动高新”分艺术节筹办,到担当昨日艺术节汇演的“总导演”,几个月里,一直在艺术节一线奔走的高新区石羊街道居民邹远秀,感动着很多参与艺术节的群众,而她,也同样被舞台之外的“艺术节故事”感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