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到“公益”
构建高新现代公共文化
服务体系新“坐标”
核心导读:从倾注“文化”到关注“人”的转变,促进邻里和谐,将“文化”与“公益”结合的定位,随伴高新市民文化艺术节始终。
与此同时,高新市民文化艺术节,首次尝试打破公共文化体系构建的街道固化“藩篱”,打破既往“特色不出街道”的固化之墙,打破既往社区、园区、企业文化难互动的短板,在一个平台下,首次实现文化资源要素的跨界全域“汇流”与“通流”。
数月时间里,共创、共享的高新市民文化艺术节,潜移默化间,改变着一些人、一些事。
昨日,在市民文化艺术节现场,一支由16名托底人员组成的特别演出阵容,由心而发的《托底之歌》,引得现场掌声雷动,他们之中,因智力障碍、身体残疾等原因,致贫致困,通过就业托底援助,获得了一份收入,而《托底之歌》表达的,正是他们的心声。
“朱君有一定程度智力障碍,四句话,他整整用了五天时间反复背诵;王克泉视力障碍,所有的表演动作都是打着拍子,一个个记下来的……”参与《托底之歌》编排的郭瑞珊,感慨万端,“在他们之中,很多人都几乎是不出社区院落的,参与市民文化艺术节,让他们改变了很多,能在自己的舞台上亮相,对他们而言,意义不同寻常。”
改变的,不只是《托底之歌》的16名托底人员。回顾历次分艺术节,因身体残疾患上自闭症的石羊街道青少年小吴,甚少与人交流,在此次艺术节的活动参与下,小吴从自己的“小天地”里渐渐走出来,带着自己的丝网花作品,亮相分艺术节现场,无声的参与,激起了现场的共鸣,小吴的丝网花在现场“认购”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