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位于成都闹市中心极负盛名的卤味品牌“盘飧市”,始建于1925年的著名腌卤店,鸡翅、鸡爪、鸭翅、鸭足、鹅掌、鹅翅都做得极其入味,而其中“盘飧市”的招牌,正是得名于杜甫的《客至》“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成都,从古蜀金沙时代开始,一直充当着西南中心都邑的角色。从我们身处的成都向西丈量,50余公里外的都江堰上,浩瀚岷江水正奔腾而来。公元前256年,当李冰父子凿尽著名水利灌溉工程——都江堰的最后一方砂土时,他们一定料想不到眼前这个水利工程将会对成都平原的后世发展带来多么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都江堰的开凿,引来了岷江之水天上来,打通了四川盆地自成一隅的地理格局,其灌溉和交通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由此而来的商贸与文化繁兴,使古代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史记》),成了真正的“天府之国”。
上溯2100余年,有一个老人曾在这里筑起了一座石头房子,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创办地方官学;同时,选派思想好道德高的年轻人到长安,学成归来后择优授予官职。这个人,就是汉景帝末年蜀郡太守文翁。
文翁的创举,改变了四川盆地“地辟陋有蛮夷风”(《汉书》),使这里“蜀地文风比于齐鲁”(《辞源》),意即当时成都的教化与“孔孟儒学”著称的齐鲁之地相比也毫不逊色。班固在《汉书》中评论说:“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据相关文化机构统计,今天的成都,文化形态之丰富,普及层次之多,程度之广,堪称再现了2000余年前文翁讲学时“蜀地文风比于齐鲁”的盛况。
(原载《 人民日报 》 2015年11月14日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