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百年前的老成都人怎样照明和取暖?油灯照明 柴炭暖身
2015-12-19 19:30:30  |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 

如今人们使用方便清洁的天然气和明亮的电灯,有各式电暖器和空调取暖。距今百年来前的老成都人,一日三餐使用什么燃料?怎样照明和取暖?

升升米,把把柴

清末的成都人,主要烧外州县运来的木柴、炭。成都地处平原,柴薪主要来自百里外的彭山、眉州一带。不能做房屋器具的椿树、栎树、桤树之类,采伐后锯成一尺多长,打成重百斤的捆子,经水路运输到成都木柴大码头,再集散到城内各处。

东门外水津街是重要的“柴炭一条街”。木柴运至省城后,由转售店铺劈开,再绑成各式小捆。大捆卖钱百余文,小捆卖三四十文。更小捆的重两三斤如手腕粗,卖四五文。穷人挣一天吃一天,买“升升米、把把柴”的很多。就是到了20世纪50年代初,我家也常到椒子街粮铺买一升米,再到柴铺买一把谷草捆的“把把柴”,维持一家人当天生存……

成都附近州县,则多混烧柴草,土灶在百年后也变化不大。我收藏的一张民国煮饭老照片,两口大铁锅,一口煮饭,另一口锅炒菜(也可专煮猪饲料);灶台上方悬吊温水大砂壶,利用灶膛内溢出的火苗加热壶中的水……上世纪70年代,我在邛崃乡下当知青,我的“扎根屋”内仍是这情景。

本文共5页 12345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郑光路
点击阅读更多【成都历史】新闻
听清末民初成都“五老七贤”故事 感念传承先贤精神
百年前的老成都人怎样照明和取暖?油灯照明 柴炭暖身
老成都历史:红星路三段 禅茶远播 商号云集
成都故事会从《史记》看成都 品味巴蜀风土人情
成都红星路二段文士荟萃 文化高地 风流蕴藉
成都红星路一段历史 文人荟萃 报馆麇集
历史名城成都的惬意与风雅
张驰:城市的魅力、街巷的魅力 我们的街巷和我们的历史
[下篇文章] 四川省教育考试院:2016年高考下周六开始网上报名
[上篇文章] 四川大学历史学家舒大刚:​多元文化形成洒脱的巴蜀气质 巴蜀文化独步全球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