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红星路三段的大慈寺,是唐代规模宏大、闻名全国的禅院,世界闻名的玄奘法师曾在大慈寺受戒学律,修学七年。新罗人无相禅师在大慈寺创立了禅茶,远播海外,促成了韩国茶艺和日本茶道的产生。大慈寺的庙会灯山人海,热闹非凡。红星路三段也是繁华的商业中心,商号云集,各类银行、钱庄、票号多扎根于此,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的商战风云。
玄奘大慈寺受戒习律
李豫川
“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而历史上的唐僧原型——玄奘法师,则是初唐著名的佛学家、翻译家、大学者。他曾经在成都生活了七年。
玄奘俗姓陈,本名祎,生于隋开皇二十年(600年),为东汉公正廉明的名臣陈寔之后,世居河南省偃师县府店镇滑城村。其父陈慧,博通经术,潜心儒学,身长八尺,眉清目秀,隋初曾为湖北江陵县令,为官清廉,大业末年挂冠而去,隐居以终。其兄陈素,相貌堂堂,风姿逸秀,早年出家,住在洛阳净土寺,即长捷法师也,以讲经说法闻名于世。
陈祎的外貌和性格,都酷似其父;而眉目疏朗,相貌庄严,还要超过他的父亲。他幼年家境贫寒,少罹穷困,然聪明绝顶,悟力特强,深得其父钟爱。他八九岁时,就开始攻读古代的经典。平时在家里埋头用功,不大出来与其他儿童玩耍。即使外面鼓乐喧天,歌舞动地,他也难得出来看一次热闹,可见其潜心向学之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