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老成都历史:红星路三段 禅茶远播 商号云集
2015-12-05 18:22:00  |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 

陈祎11岁时即能背诵佛经。隋大业十年(614年),朝廷敕东都洛阳度僧27名,举行公开考试。当时陈祎才14岁,加之读经时间太短,没有被录取。他惆怅地徘徊在公门旁边,被主考官、大理寺卿郑善果看见,问他为什么要出家?他回答道:“我要远绍如来,近光遗法。”郑善果本来就欣赏他的端丽相貌,又听到他要继承释迦的事业,弘扬世尊的遗教,十分敬佩他的远大志向,乃破格将其录取。

唐武德元年(618年),兵乱饥荒。玄奘与其兄长捷法师前往西安,驻锡庄严寺。当时名僧多聚集于巴蜀一隅之地,他俩便同赴成都。在那里听诸法师讲经说法,数年间究通诸部,声誉大著。道基法师时常感叹:“余少游讲肆多矣,未见少年神悟若斯人也!”于是众皆呼其为“神人”。

622年,22岁的玄奘在成都大慈寺东律院受具足戒,学习佛教礼仪。受具为受具足戒的简称,是僧侣全面接受戒律的一种仪式。受具后,就取得了正式僧人的资格,由礼部发给戒牒,并获得免除国家徭役的特权。坐夏,也叫结夏安居,佛教规定夏季三个月不得外出,在寺内坐禅修学;而对于刚受具的僧人,则在寺内学习佛教戒律。玄奘对所有的戒律学了一遍之后就能融会贯通,实属难得。

玄奘与长捷法师在成都期间,各具抱负。长捷法师想寻找一处利于弘法的环境,而玄奘则想寻找一处利于求学的环境。因此,在居住寺院的问题上,两兄弟各有所选择。长捷法师选择了香火鼎盛、居士众多的城西空慧寺,而玄奘却选择了城东环境清幽,林木蓊翠,利于修学的大慈寺东律院。当时的大慈寺已成为全国高僧大德会聚之处,是成都最著名的讲寺。

624年秋,玄奘对蜀中所传经论已作了全面的研究探讨,便想到京城寻求更高深的学问,因受朝廷条令的约束,又为其兄长捷法师所劝阻,未能如愿,于是私下和商人结伴,乘船穿三峡,离开生活了约七年的成都,沿长江东下参学,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本文共10页 12345678910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成都日报
点击阅读更多【成都历史】新闻
听清末民初成都“五老七贤”故事 感念传承先贤精神
百年前的老成都人怎样照明和取暖?油灯照明 柴炭暖身
老成都历史:红星路三段 禅茶远播 商号云集
成都故事会从《史记》看成都 品味巴蜀风土人情
成都红星路二段文士荟萃 文化高地 风流蕴藉
成都红星路一段历史 文人荟萃 报馆麇集
历史名城成都的惬意与风雅
张驰:城市的魅力、街巷的魅力 我们的街巷和我们的历史
[下篇文章] 成都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预计下月初开通试运行
[上篇文章] 李亮臻:文明之光 当薪火相传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