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五年(1926年)成都春熙路基本建成。俞凤岗与我父亲商量决定,于民国十六年将宝成银楼迁移至春熙路北段三层洋楼的新址营业(孙中山铜像对面)。后因我父亲体弱多病辞去成都商务印书馆经理,寓居成都。这时俞凤岗无法兼顾宝成银楼,乃将宝成交我父亲独自经营……”
虽然名叫银楼,却只卖黄金饰品,江浙帮银楼统一规定黄金纯度不得低于99.6%,被称为“上上足赤”,由于讲求信誉,很受上流人士欢迎。加工工艺方面的镶嵌技术,受西方首饰行业的熏陶,也率先被宝成银楼引进入川。后来受本地风俗影响,才开始出售白银制品。1935年,四川善后督办刘湘委派主任副官胡尚武来银楼交涉,指定宝成银楼按照店内陈列的“银楼”样品定制一座,准备赠送给中央军校成都分校教育长李明灏将军,并刊刻“凌烟阁”楼名和督办、将军的名字。根据有关记载,银楼陈列的“银楼”样品,为一座高三尺、耗银百两铸造的九层银楼,精雕细刻,美轮美奂,一直是精湛工艺的象征。此件刘湘的定品,由宝成银楼的川籍著名技师李国清花费心血制作而成,成为宝成银楼的一桩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