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成都红星路二段文士荟萃 文化高地 风流蕴藉
2015-11-28 22:17:02  |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 

红星路二段文士荟萃,清代名士顾复初寓居于此,他不仅在成都留下诸多文辞优美、意境深远的楹联,而且遇到了范仲淹的后裔,喜结良缘,伉俪情深,终老锦城。民国时期的大学者、教育家林思进、方旭、谢无量都居住在这一带。华兴街是川剧的戏窝子,著名的荣乐园是现代川菜的发源地,培养了无数川菜大师。

爵版街

林山腴蜀中文坛称魁首

雷文景

爵版街13号对民国成都的文人有着很大吸引力,这里居住着一位古典文学的名宿林山腴。那时候,他与四川荣县的诗豪赵熙齐名,“林赵并称”,为蜀中文坛魁首。

盛名如陈寅恪,1944年来到成都亦亲赴其宅拜谒。相传,陈先生甫一进门便欲行磕头大礼。陈还集古人诗句为一联称颂道:“天下文章莫大乎是;一时贤士皆与之游。”由是可知林山腴的大名广披四方。还是在那一年,“书呆子”吴宓也前往晋谒,吴宓在日记中留下了林的举止行貌:“先生年七十一,而精神强健,言动敏捷,衣服华贵,心思细密。”

与赵熙一样,林也为前朝遗老,曾担任过前清的内阁中书,后来回到家乡,长期在四川大学和华西协合大学等校教书。相传,赵熙不认同民国,凡文末署时,皆以“国变”二字代替。王国维以身殉旧文化,赵熙以文字追思坚守。林山腴虽未如此执拗,但入民国之后却也是坚持不在官场任职,倾心黉门,吟诗濡毫而已。

林山腴的居所,曾自名“霜柑阁”,晚年后,又名为“清寂堂”。“寂坐朗余心,旷然接佳友。”这无疑是他的夫子自道了。他另有两句七言歌行又唱道:“唯有月华如水好,夜来还照旧重门。”优美的诗句承载着化不开的兴亡情结。

公元1952年,已经79岁的林山腴卧病华西医院,月华已逝,心力已衰。他请求辞去四川大学古典文学教授职务。翌年,林山腴长逝。

本文共9页 123456789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成都日报
点击阅读更多【成都历史】新闻
听清末民初成都“五老七贤”故事 感念传承先贤精神
百年前的老成都人怎样照明和取暖?油灯照明 柴炭暖身
老成都历史:红星路三段 禅茶远播 商号云集
成都故事会从《史记》看成都 品味巴蜀风土人情
成都红星路二段文士荟萃 文化高地 风流蕴藉
成都红星路一段历史 文人荟萃 报馆麇集
历史名城成都的惬意与风雅
张驰:城市的魅力、街巷的魅力 我们的街巷和我们的历史
[下篇文章] 摄影艺术家骆丹个展“作为时间界定的光”:唯一的题材就是内心
[上篇文章] 2015年锦江区投资环境暨重点地块推荐会重点推介七宗地块 加快现代服务业步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