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
既像蜈蚣也像鱼
方针既定,清廷令年羹尧主持满城修筑事宜。经过筹备,成都满城于康熙六十年(1721年)动工。
建好后的满城,面积约十余平方里,城墙周长四里五分。
满城位于大城内西边,故西侧的城墙即为大城城墙——今同仁路、西较场一线。
从西城墙北侧起,往东沿今日西大街、八宝街一线,止于八宝街东口、青龙街西口,即为北城墙。
城墙向南,沿老东城根街直至半边桥街,为东城墙。其中的东门街东口到祠堂街东口一段,乃是利用原明蜀王宫之城墙,砖又大又厚,城墙高两丈余,比其他段城墙要高出五六尺。20年前我初到成都,对东城根街和东门街的得名十分不解——明明是在城市中心偏西,为什么偏偏都有个“东”字?明白了满城的历史,知道这些街道原来是在满城的东部,就不难理解了。
满城的南侧城墙,即为沿君平街、小南街至西较场一线。
满城的城门也分东南西北。但东门有两座,大东门和小东门;因整段西墙皆借用大城城墙,故满城西门即是大城西门。
满城里的街道,每旗有官街一条,披甲兵丁胡同三条。按八旗计,共有官街八条、兵丁胡同32条(胡同后来增建至42条)。
以长顺街为界,西侧四条官街为:正黄旗——仁德胡同(西马棚街);正红旗——甘棠胡同(实业街);镶红旗——右司胡同(西胜街);镶蓝旗——永发胡同(蜀华街)。
东侧四条官街为:镶黄旗——广德胡同(东马棚街);正白旗——都统胡同(商业街);镶白旗——左司胡同(东胜街);正蓝旗——永济胡同(今人民公园内)。
由北到南贯通整个满城的长顺街,配合分列左右的八条官街,以及散布其间的几十条披甲兵丁胡同,让满城的整体结构看起来像一条蜈蚣——如果从空中俯瞰的话。
蜈蚣头是满城的政治中心——将军衙门。从将军衙门到蜈蚣尾——延康门(北门),即沿长顺街(包括今日之长顺上街、长顺中街、长顺下街),从今日之金河宾馆到新城市广场一带,是蜈蚣身子。长顺街两旁的八条官街和几十条兵丁胡同,是蜈蚣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