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倒的“第一桶金”
记:为什么一直没有在成都办个展?
杨:因为成都之前没有画廊。2002年,我年收入差不多五六十万,可以买车,还买了和周春芽一样的房子。有很多外来的艺术圈的人到成都找我,我都不知道把他们往哪里带,只能带回家。
北京有了798,我觉得成都还是得有个艺术机构。我联系到在FIAC做个展的法国助手,一起开了个成都现在艺术中心,花的全是我的钱。我们还做过“MUTEK电子音乐节”,请了当时加拿大的泰斗级电子乐音乐人和成都的DJ同台打碟。到现在那也是成都历史上最高级的电子音乐节。2004年,合作伙伴要回去,我自己没法完成运营,只有关了。
记:很多人说这家画廊是你的第一桶金。
杨:其实我亏了几十万。我要把作品还给艺术家,何多苓、周春芽和赵能智的作品都有。还画给别人是很不光彩的事情。所以有一段时间我很失望。
我做那个画廊的初衷是为了活跃成都的艺术市场,也不否认能够赚钱更好,但实际上那时要通过画廊赚钱是很困难的。后来成都的艺术市场好起来,也有一些人想找我。我听说过一些对我不是很公平的判断,等于把我的路给断了。我也就算了。直到现在这个事情也没有得到澄清,人们还在说我凭借这个赚到第一桶金,实际上我的“第一桶金”是打倒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