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古风流东华门 自古是成都核心区
摩诃池里的植物
成都历代筑城在城内外大量取土,形成新的人工池沼。这些池沼面积往往较大,著名者有:张仪筑秦城所形成的城西的柳池、西北的天井池、城北的龙堤池、万岁池和城东的千岁池,其中最著名的是城北的万岁池。摩诃池是成都另一处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人工湖泊,墨池散发的是传统士大夫的墨香,那么摩诃池折射的就是皇家林苑的堂皇富丽。
在现存花蕊夫人的101首宫词当中,主要篇幅多是描绘以摩诃池环绕的后蜀宫殿、亭榭、廊道、花园的四季景色。我比较关注她作品里涉及的各种植物,这不但可以看到晚唐、后蜀时期成都的风尚,更可以发现宫廷选择这些植物进一步成为景观花卉的历史。
人工湖摩诃池到唐代中期已成泛舟游览胜地,到五代,摩诃池为前后蜀宫苑。花蕊夫人《宫词》之:“三面宫城尽夹墙,苑中池水白茫茫。日午殿头宣索鲙,隔花催唤打鱼人。嫩荷花里摇船去,一阵香风逐水来……”说的就是环绕摩诃池宫城两岸的花木扶疏之中,有渔船穿行其间……好一派湖光山色!
《蜀中名胜记》记载说,王衍即位便修治宣华苑,乾德三年(921年)落成,宽十余里。有重光、太清、延昌、会真之殿,清和、迎仙之宫,降真、蓬莱、丹霞之亭。土木精工,穷极奢巧。王在其中作长夜饮宴,嫔御杂坐,舄履交错。后蜀沿袭其习。孟昶于广政初年令国内选送良家女子入宫,以充后宫,年龄为15岁至20岁。其中被特别恩宠的升为“修仪”,奉令移住于龙跃池畔的院中。后蜀时,龙跃池东、西、南三面皆是宫殿建筑,故朝罢接驾时,宫女都站立在堤上,形成了“满堤红艳女,伫立绿杨风”的盛况。花蕊夫人描写了桃树、杨柳、竹、梅、木芙蓉、牡丹、荷花、白藤花、红豆、海棠花、海石榴、梧桐、樱桃、栀子花、芍药、荇藻等等,尽管没有写到脍炙人口的蜀葵(一丈红),推测起来,应该那时的蜀葵尚未被慧眼相中,因而无法厕身宫廷。
[相关:东华门]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成都日报] [编辑:成都热线
]

- 上篇文章:罗家宽:走出夔门,回望巴蜀 画到妙处静气生
- 下篇文章:金堂县土桥镇朝阳社区 孝善文化催生文明乡风

成都商报新闻热线:
028-86612222
028-86612222
华西都市报新闻热线:
028-86969110 96111
028-86969110 96111
四川4台四川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热线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5587777 85555046
成都电视台第二频道(原33频道):
028-88881890
028-88881890
成都电视台5频道成都全接触新闻热线:
028-84321999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