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古风流东华门 自古是成都核心区
两宋
摩诃池芳华一去不复返,宫殿亭台毁弃,池面大为缩小,诗人感叹流年暗换。
故苑犹霏雪,荒池但劫灰
随着后蜀的灭亡,摩诃池的芳华也一去不复返。到宋代,摩诃池周围的宫殿亭台多毁,池面已经大为缩小,重新成为众人都可以游玩的场所。
北宋初宋祁在成都修编《新唐书》,宴会之后,大开寝门,“垂帘燃二椽烛,媵婢夹侍,和墨伸纸,远近皆知为尚书修唐书,望之如神仙焉”,羡慕旁人。而宋修编所见的摩诃池已经是“池平树尽但回堤”(宋祁《过摩诃池二首》其一),这让性喜游宴的他颇遗憾。他的《过摩诃池二首》其二云:“池边不见帛阑船,麦陇连云树绕天。百岁兴衰已如此,争教东海不为田。”摩诃池的境况让诗人不禁去追想其盛时光景,感慨世事变迁。宋祁又有《览故蜀宫城有作》诗:“国破江山老,人亡岸谷摧。鸳飞今日瓦,鹿聚向时台。故苑犹霏雪,荒池但劫灰……”摩诃池历经岁月变迁,留下的只有历经劫难的尘土,诗人为蜀抒发更深沉的世事沧桑之感。
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作《洞仙歌》追怀后蜀宫往事,其序云:“余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余,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乎?乃为足之云。”诗人追忆自己儿时从朱氏尼处听来的孟昶诗作。当时朱全词俱能记,而今自己只记得开首两句,模拟孟昶口吻补足。
[相关:东华门]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成都日报] [编辑:成都热线
]

- 上篇文章:罗家宽:走出夔门,回望巴蜀 画到妙处静气生
- 下篇文章:金堂县土桥镇朝阳社区 孝善文化催生文明乡风

成都商报新闻热线:
028-86612222
028-86612222
华西都市报新闻热线:
028-86969110 96111
028-86969110 96111
四川4台四川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热线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5587777 85555046
成都电视台第二频道(原33频道):
028-88881890
028-88881890
成都电视台5频道成都全接触新闻热线:
028-84321999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