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古风流东华门 自古是成都核心区
冯汉骥在《记唐印本<陀罗尼经咒>的发现》里认为:“敦煌所发现的最早的雕版印本,均无刊刻的地名,此印本中详记有雕版及印卖的地方,在研究中国印刷史的掌故上,自是一种很珍贵的资料了。”但是他坦言:“龙池坊今不可考,大概在今成都城的东北部。据唐书地理志说,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分成都县置蜀县,在州郭下,与成都分理。乾元元年(公元758 年)二月改为华阳。自是之后,成都县在西北,华阳县在东南,同
城而治,龙池坊既在成都县,自当在现成都城的东北部,因为在唐以前成都城内的诸大池多在东北,而以‘龙’名者不其一处。”这个对于成都文化至关重要的“龙池书坊”之谜,到了20世纪80年代,其位置终于得到了破解。
1992年,日本京都大学从事文献史研究的和泉新教授来成都考察唐朝成都印刷遗迹,他对“龙池书坊”发生了极大兴趣,可惜无人能够确认地点。四川省图书馆资深研究馆员田宜超先生有感于此,以两月之力,完成了《一九四四年成都东郊出土梵文〈不空羂索秘密陀罗尼咒〉木刻印本跋》一文,约4000字,后发表于《四川省图书馆学报》。该 文是田宜超的封笔之作,文章回答了两个悬而未决的问题:《陀罗尼经咒》的年代和龙池书坊的地点。
田宜超认为,其印制年代当在唐至德二年——会昌五年(公元757年—845年)之间,字迹为公元8世纪时印度流行的早期的婆罗陀体,其装入手镯据推测是在墓主生前信仰佛教的一个较长的时期(而不是死后),以及中国汉地密宗之确立,自公元8世纪印度僧人善无畏、金刚智与不空金刚入唐结坛灌顶始,等等,可作为此经刻印于这一时期的佐证材料。昔时龙池坊,因龙池而得名,必然距龙池不远,当位于今日天府广场至后子门的四川科技馆附近,这正好位于东华门遗址区域。
唐代刻书,就地区而言,四川刻书最多,江苏、浙江等地次之;就出资刻书的机构而言,坊刻最多,家刻次之;就内容而言,佛经最多,历书、字书、韵书、占梦、相宅等民间常用之书次之。由此可见,成都在唐朝时期,无论在造纸、雕版、印制等方面,赫然跻身全国前列,“扬一益二”的名声实至名归。 兮湄
前后蜀
前蜀时,王建改摩诃池为龙跃池,王衍继位后改称宝华池。摩诃池变成了皇家宫苑,只供皇家独享。
花蕊夫人吟诵宣华池
到了前后蜀时期,摩诃池的规模达到了极盛。但是,摩诃池被纳入宫苑为皇家独享。
王建结束十多年的混战,一统三川,直到后蜀孟昶投降北宋。前后蜀时期蜀中有六十多年的太平盛世。蜀中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有都江堰保证成都平原水旱从人,官府仓廪充盈,百姓安居乐业。

- 上篇文章:罗家宽:走出夔门,回望巴蜀 画到妙处静气生
- 下篇文章:金堂县土桥镇朝阳社区 孝善文化催生文明乡风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