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古风流东华门 自古是成都核心区
梦溪笔谈
现存最早印刷品出于东华门
1944年4月的一天,成都锦江畔的四川大学校园,学校正在修筑校内自荷花池至锦江边的道路。那一带原为稻田,工人挖掘到几块古墓的方砖,即报请学校,惊动了川大考古专家冯汉骥等人。他和杨有润赶到现场,清理发现小型墓葬4座,其中3座相连,为小型南宋墓;另一座为唐墓。发掘初期整理出一些较为平常的陪葬品。他们从唐墓里的女性尸骨的右臂上,取下了一只银镯,意外发现里面中空,镯的破损处,微微露出一点纸页!他们取出对角卷成筒状的丝绢纸,冯汉骥形容为“有如橡皮”一般,细致打开,上面有字!当时,谁也没有注意到其中的奥秘,直待整理文物时,才发现这件藏在镯内但却不知比银镯要重要多少倍的绝世珍品:《不空羂索秘密陀罗尼咒经咒》终于横空出世。
《不空羂索秘密陀罗尼咒经咒》简称“陀罗尼经咒”,用唐代著名的茧纸印制。印本质地薄且半透明,异常柔韧。长34厘米,宽31厘米,中央为一个小方栏,栏中有六臂菩萨刻印1尊,手持各种法器。栏外围刻围线及一种梵文,并且刻有经咒17圈,四角及每边都有菩萨和供品刻像。学者们从梵文本身及构图着眼,认为是佛教密宗之物,与藏传佛教颇有关系。
《陀罗尼经咒》首行竖镌汉文一行:“成都府成都县龙池坊近卞家印卖咒本。”因为成都原称“蜀郡”,改称“成都府”是在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十月以后的事情,此见《新唐书·地理志》,由此可知《经咒》印制时代的上限时间。其下限时代虽难确定,但从墓葬形制、随葬器物以及印本典型的唐朝书写风格等诸多方面综合分析,当在公元800年前后。考古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经咒》系晚唐成都印本,但它与在我国敦煌石室发现的“咸通九年”(公元868年)的《金刚经》相比,孰早孰晚,学术界还尚无定论,只待进一步的考证和鉴定。但无论如何,《陀罗尼经咒》都堪称世界范围内现存最早的印刷品之一。因为《金刚经》1907年被斯坦因盗往英国,所以《陀罗尼经咒》又是目前发现的国内保存最早的印刷品。
《陀罗尼经咒》得以保存,一是因墓坑挖得不太深;二是它装塞在狭小的银镯之内,密闭情况非常好;三则是印本的用纸质料精良,这一文物也证明了唐朝成都造纸业不仅发达,而且为唐朝川纸已经成为印制贡品典籍的说法,寻找到了最为有力的实物证据。

- 上篇文章:罗家宽:走出夔门,回望巴蜀 画到妙处静气生
- 下篇文章:金堂县土桥镇朝阳社区 孝善文化催生文明乡风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