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天气极好,袁庭栋书房整洁明亮,四壁都是塞满书的书架,地上堆了几摞半人高的报刊资料。我提出要看看他的著作目录,老人很费力地搬出大大小小30多本来,摆满一张茶几。随便打开几本翻翻,感觉他对成都的热爱已融浸在一本本写成都文化的著作里。
几年前就知道袁庭栋在写《成都街巷志》,这次听到几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为了搜集成都500条街巷的得名释义、历史事件和居留的名人,袁庭栋寻访了上百位“老成都”,最难忘是一位80多岁老人,1949年以前号称“春熙路第一操哥”,年轻时有钱耍遍老成都大街小巷。此人身体硬朗,头脑非常清醒,袁找他求证了很多史实,最后把第二稿48万字打印出来请他过目。老人一页页看完,用铅笔把问题批在旁边。袁庭栋感叹,我八方寻访老人,我都是老人了,今后年轻人想找一位“老成都”问点什么,哪里去找?
袁庭栋还展示了一幅成都老地图,民国时期绘制,三种颜色制版,他说是他所见到的所有老成都地图中最详细、准确的一幅。他拿出原件来,纸张已发黄,长约80厘米,宽约50厘米,每条街巷清晰可见……
书中的成都老照片,袁庭栋说,不少是从民间收藏家那里“淘”来的,很多都是首度曝光。其中一幅眼熟,原来是老南门大桥被爆破拆除的一瞬,这座主体建于康熙年的万里桥,伴随成都人300年了,很多人希望保留下来,民间摄影人韩国庆凭了这种感情拿着相机等了三个半小时,就等这一秒。书中有美国摄影家甘博1917年拍摄的锦江水车、通惠门城门,一张照片是清末流经城东南面的金河,宛如江南水乡一样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