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袁庭栋:我对成都的理智与情感
2012-01-04 12:57:43  |  新闻中心 都市生活成都生活 

  记:对,搞文化和搞科技一样,关键是人才。

  袁:文化人才和其他方面不一样,比如说川剧编剧缺人才,不可能在大学里开一个川剧创作系来培养,关键是要充分吸纳民间的、社会的、海内外的人才。

  记:关于成都文化的基础研究、基础建设,您有什么具体的建议?

  袁:我认为现在必须花气力搞成都各文化领域的人才普查工作,建立完整的人才资料库。这个人才库必须是开放的,只要是人才,不管是省上或市上的,专业的或民间的,全部包揽。举个例,成都不少人都知道离休干部温少峰,他对成都历史有过很深的研究,被朋友戏称“温疯子”,他在20多年前就论证过汉代文翁石室的原址不在文庙街,而在今天的人民西路一带。去年天府广场出土了两块汉碑,直接印证了这个颠覆性的观点。他水平很高,但不求发表。

  再举个例,张世光,清华毕业,搞电子的,退休后,老先生说真正的成都方言现在的人都不会说了,受普通话影响,变味了,他从小在成都长大,知道那种地道的成都方言的发音,他在一个字一个字抠,找长辈和老同学回忆,进行记录和收集整理。他说全部弄清楚后,要用真正的成都方言朗读李劼人的作品,给后人留几张光盘下来。

  记:留这种录音资料功德无量。

  袁:对,民间这一类人很多,只要我们去访,去查。这件事让我想起搞《成都街巷志》,我搜集的1200多幅老成都照片,其中有很多民间摄影者收藏家的好东西,他们与学术界没有任何联系。我建议成都市拿出一笔钱,公开征集老照片,搞一个老成都图库,这些图片资料太需要传承了。这样的大工程,你不发动民间不行,这是成都文化的非常重要的基础建设。

本文共7页 1234567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梅柏青
点击阅读更多【成都文化】新闻
《果果画成都》11岁成都女娃迷上画家乡
《华尔街日报》:中国成都正借助文化的力量崛起
成都的哥自创的士图书馆博物馆 展现成都出租交通史
成都的哥自创的士图书馆博物馆 展现成都出租交通史
章一飞:成都 诗歌之城,音乐之都
成都城市文化再发现系列讲座肖平给市民讲述成都移民文化
老成都记忆 因炉火而来的温暖冬天
老成都记忆 耀华餐厅:春熙路的洋盘记忆(下)
文翁化蜀:再造文化都江堰 西汉文翁首创官学奠定蜀地人文的精气神
[下篇文章] 成都试点三网融合 年内家用宽带可达10M
[上篇文章] 2012年春运临客成都至西安L646次列车时刻表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