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袁庭栋:我对成都的理智与情感
2012-01-04 12:57:43  |  新闻中心 都市生活成都生活 

  展开成都文化的基础研究

  记:袁老师还有什么建议?

  袁:应该像我们每年表彰财经人物一样表彰成都的文化人才,形成机制。我们的报纸把报道明星版面的十分之一拿来报道文化人才就足够了。现在报道文化的就是三星:明星,歌星,主持人星,对张柏芝是否离婚,媒体不惜篇幅。对埋头搞文化基础研究的人,有谁关注他们?有人说,我们的文化人才还没有达到全国最高的水平,但我认为只要优秀就该表彰。举个例,燕昭王买千里马,没有找到千里马,买了一个千里马的头骨,消息传开,不到半年别人就把千里马送来了。

  记:集中到一个问题,就是形成氛围,造就平台。

  袁:对,基础是要有很好的氛围和可以操作的平台,什么是操作平台?我建议充分利用社科院和大学的优质资源,主要任务是进行成都文化的基础研究和培养人才,传承优秀文化,上为历史为祖先负责,下为子孙为将来负责。

  记:定位好像虚了一点?

  袁:研究肯定有务虚的方面。我们现在说“文化强市”,几千年来的成都文化强在何处,弱在何处,经验教训又在何处,有过被多数学者和成都人同意的共识吗?可以想一想当年清华的四位大师,除了梁启超做学问跟现实有关系以外,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他们的学问离现实都很远,但是中华文化没有他们不行。现在是很多人不重视基础研究。

  记:从务实方面说呢?

  袁:就说我们的“川味正宗”,比如川菜就没有研究机构,这是个问题。川菜在成都的从业人员35万人,占每年成都商品销售总额的23%,比起粤菜,比起后起的湘菜,我们真的有些落后了,这么大的行业要发展,没有川菜文化研究行吗。从急需解决的来说,成都成为全世界非遗节的永远举办城市,但我们没有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机构,很多非遗的传人,马上就要绝传了。如果不重视这些领域的基础研究,沙滩上怎么能建高楼?

本文共7页 1234567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梅柏青
点击阅读更多【成都文化】新闻
《果果画成都》11岁成都女娃迷上画家乡
《华尔街日报》:中国成都正借助文化的力量崛起
成都的哥自创的士图书馆博物馆 展现成都出租交通史
成都的哥自创的士图书馆博物馆 展现成都出租交通史
章一飞:成都 诗歌之城,音乐之都
成都城市文化再发现系列讲座肖平给市民讲述成都移民文化
老成都记忆 因炉火而来的温暖冬天
老成都记忆 耀华餐厅:春熙路的洋盘记忆(下)
文翁化蜀:再造文化都江堰 西汉文翁首创官学奠定蜀地人文的精气神
[下篇文章] 成都试点三网融合 年内家用宽带可达10M
[上篇文章] 2012年春运临客成都至西安L646次列车时刻表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