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姚锡伦:少城脊梁长顺街
2012-11-05 18:34:32  |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 

卖蚊烟

  长顺街,在清代是没有街名的。它只是满城(亦称少城)内旗兵驻地中形成的一条南北通道。民国之初才叫通顺街,后来更名为长顺街,取“长久通顺”之意。《成都通览》称,满城“以形势观之有如蜈蚣形状,将军帅府,居蜈蚣之头,大街(指长顺街)一条直达北门,如蜈蚣之身,各胡同左右排比,如蜈蚣之足。”后来也有人将长顺街称之为“少城的脊梁”。

  长顺街离我半边桥的老家很近,就隔一条祠堂街。因为近,去的次数就很多,尤其是1955年和1962年、1963年。1955年,刚11岁的我,因家境贫寒,为挣学费,暑假中在君平街批发到“二仙牌”蚊烟后,我几乎每晚都会走进小南街、长顺街一带,用稚嫩的童声吆喝着:“蚊烟哟蚊烟,买二仙牌香料药蚊烟……”倘若我的吆喝声特别响亮且富有强烈的音乐感,这就表明,那天我的生意一定不错。在我的记忆中,长顺街两侧全是青瓦民房或铺面房。有小馆子无数。邮局(在长顺上街)、杂货铺、酱园铺、米粮铺、蔬菜店、理发店、茶馆各得其所分布其间。其中尤为市民钟情的茶馆就有“和记”、“竹园”、“儒林”、“枕流”、“长顺”五打五个。且每个茶馆都常有评书艺人在那里讲“七侠五义”、“水浒传”一类的传统评书。而长顺下街那家以“竹林七贤”取名的“竹园茶社”还会不定期地演唱扬琴、竹琴、清音一类的曲艺节目,颇受茶客欢迎。

  高门槛

  与长顺街一路茶坊酒肆市肆喧嚣的热闹景象正好相反,长顺街两侧的仁厚街、多子巷、支矶石、宽巷子、泡桐树……这些清代被称之为“胡同”的街巷却显得十分幽深和静谧。这些街巷(辛亥革命前一律叫胡同)两侧普遍都建有被市民呼之为“公馆”、“四合院”、“十家院”一类的大小不等的院落。有的院落气派,门外左右侧建八字形围墙,门前有一对小型石狮子或石鼓。大门是黑漆的,门下常见有可装可卸的高门槛,以挡住大门。于是“高门槛”难跨就成了“少城”人家的象征。过去老成都人爱说的一句话:“你的门槛太高了,不大好跨哦!”即是用来调侃人家好拿架子而不敢高攀。这些院子一般都有水井、天井和可供种花植树的小园。院落的建筑多为穿斗木柱排架结构,围护结构一般为竹编壁粉灰或木板墙。

本文共4页 1234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姚锡伦
点击阅读更多【成都历史】新闻
听清末民初成都“五老七贤”故事 感念传承先贤精神
百年前的老成都人怎样照明和取暖?油灯照明 柴炭暖身
老成都历史:红星路三段 禅茶远播 商号云集
成都故事会从《史记》看成都 品味巴蜀风土人情
成都红星路二段文士荟萃 文化高地 风流蕴藉
成都红星路一段历史 文人荟萃 报馆麇集
历史名城成都的惬意与风雅
张驰:城市的魅力、街巷的魅力 我们的街巷和我们的历史
[下篇文章] 11月成都楼市绿地世纪城等10项目开盘 特价和多变小户型抢风头
[上篇文章] 出租率极低 租不起价 成都写字楼迷失南延线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