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姚锡伦:少城脊梁长顺街
2012-11-05 18:34:32  |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 

  名小吃

  说到长顺街的小吃或餐馆,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大概要算焦家巷的马红苕、治德号的蒸牛肉、罗亨长的吞之乎。

  卖马红苕的其实并无店面,她只是在长顺街焦家巷口摆放了一个大炉子,选很好的红苕,放在炉子里烘烤,火候恰到好处,烤出的红苕外酥内软、又甜、又香,买的人很多,且“花钱不多,抱着热和”。主人马氏孀居,人呼为马寡妇。她的烤红苕在城西一带是极为出名。当年能诗、工书、精篆刻的成都周菊吾先生就专门写有《焦家巷烤红薯》一诗:

  滑滑焦家巷口泥,忍饥客散雨丝丝。

  黄泥炉子通红火,番薯浓香透鼻时。

  名气很大的,还有姚树成于上世纪30年代在长顺中街始创的“治德号小笼蒸牛肉”。治德号小笼蒸牛肉,不仅本地人爱吃,也深受外地人喜爱。吃时,再外加芫荽、辣椒面、花椒面,趁热吃准让人口水大流。据说演《抓壮丁》的著名演员陈戈也很喜欢吃这里的小笼蒸牛肉。1945年,国画大师张大千在成都时欣闻治德号的蒸牛肉好吃,即命人端了回来。吃后发觉味道不错。据说张大千吃蒸牛肉还另有独到之处:用白面锅盔夹蒸牛肉,添芫荽。这又是一种风味、一种享受。于是用治德号的蒸牛肉夹白面锅魁,即被人美称为“大千锅魁”。1985年,第五届金鸡奖、第八届百花奖授奖大会在成都举行时,著名电影艺术家谢添等人还特地去了趟治德号卖小笼蒸牛肉的老地方,但这里已物不是人也非,时过境迁。他们说看看老地方无非是了心愿而已。不知是治德号情结太深呢,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谢添在成都其他地方也吃过一些蒸牛肉,但均表示不太满意,说“不及从前”。

本文共4页 1234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姚锡伦
点击阅读更多【成都历史】新闻
听清末民初成都“五老七贤”故事 感念传承先贤精神
百年前的老成都人怎样照明和取暖?油灯照明 柴炭暖身
老成都历史:红星路三段 禅茶远播 商号云集
成都故事会从《史记》看成都 品味巴蜀风土人情
成都红星路二段文士荟萃 文化高地 风流蕴藉
成都红星路一段历史 文人荟萃 报馆麇集
历史名城成都的惬意与风雅
张驰:城市的魅力、街巷的魅力 我们的街巷和我们的历史
[下篇文章] 11月成都楼市绿地世纪城等10项目开盘 特价和多变小户型抢风头
[上篇文章] 出租率极低 租不起价 成都写字楼迷失南延线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