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从清代前期到清末 老成都的房屋商铺
2015-10-10 19:30:18  |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 

富人穷人 各居其所

清末华阳县令周询说,公馆即富贵独家豪宅:大门外多筑照墙,大门内数步即中门,左为侧门,右为“司阍室”(传达室);中门内是天井,进去为大厅,再进去是厨房、花园、菜圃、茅厕……清末成都最大公馆,月租不超过50两银子,以月租10两至20两者为多。若分租正房或厢房,月租不过数两。

杂院,即多家人同住一个院子,俗称“十家院子”。租金每间每月制钱数百文。当时木匠、泥水匠等技术性工匠每月收入3000文左右,房租是一笔大开销。赤贫市民根本无力租房,成都四城门内外河沟、城墙边野地,搭建了许多东倒西歪的烂棚子,夕阳鸦噪声中一幅末世苍凉图画。

铺面就是街面商店。铺面上层多有楼,老板一家人即住楼上。繁盛街道上的三间“铺面”,年租金四五百两。单间年租百两或数十两。公馆、杂院租金多按月交纳,铺面则一般按季或按年交。

当时报人傅崇矩说:“省城内,南北多公馆,东多铺户,西多陋室。”意思是南门北门富人多,东门商家多,西门则穷人棚户区多。

本文共7页 1234567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郑光路
点击阅读更多【成都历史】新闻
听清末民初成都“五老七贤”故事 感念传承先贤精神
百年前的老成都人怎样照明和取暖?油灯照明 柴炭暖身
老成都历史:红星路三段 禅茶远播 商号云集
成都故事会从《史记》看成都 品味巴蜀风土人情
成都红星路二段文士荟萃 文化高地 风流蕴藉
成都红星路一段历史 文人荟萃 报馆麇集
历史名城成都的惬意与风雅
张驰:城市的魅力、街巷的魅力 我们的街巷和我们的历史
[下篇文章] 成都市教育局:学生每周至少学一小时国学经典
[上篇文章] 青白江区设立1000万元创新创业引导资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