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从清代前期到清末 老成都的房屋商铺
2015-10-10 19:30:18  |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 

南暑袜街上现存最早的房契,记录道光十四年(1834年),袁陈氏因丈夫死了缺钱用,把两间铺面以580两银子卖给王同兴。清代道光年间粮价每石(以300斤算)仅一两左右,580两可买大米17万斤。我从《新津县志》卷八查到,道光十七年(1837年)任福建漳州知府的童宗颜,以600两银子买下新津县长乐乡水田25.5亩,每年收租谷31石。

说明成都大毁灭170多年后,又发展为商贸大都市,所以商铺价格步步走高。当时有许多人投资铺面,坐收租金,一张咸丰五年签订的契约显示,尤颐山以纹银1000两,买下盐市口坐西向东的4间瓦铺房,租给方乾盛、龙泰号两家经营。一份光绪九年(1883年)的房契上,总府路的两间铺面卖了1100两。当时技术性工匠(木匠、裁缝等)月收入不到2两,工作50年也挣不到这么多银子。

成都收藏的清代前、中期房契数量少,清末至民国的房契数量大增;房产交易涉及民房、会馆、教会、学校、寺庙、企业、军队等。

本文共7页 1234567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郑光路
点击阅读更多【成都历史】新闻
听清末民初成都“五老七贤”故事 感念传承先贤精神
百年前的老成都人怎样照明和取暖?油灯照明 柴炭暖身
老成都历史:红星路三段 禅茶远播 商号云集
成都故事会从《史记》看成都 品味巴蜀风土人情
成都红星路二段文士荟萃 文化高地 风流蕴藉
成都红星路一段历史 文人荟萃 报馆麇集
历史名城成都的惬意与风雅
张驰:城市的魅力、街巷的魅力 我们的街巷和我们的历史
[下篇文章] 成都市教育局:学生每周至少学一小时国学经典
[上篇文章] 青白江区设立1000万元创新创业引导资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