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成都红星路一段历史 文人荟萃 报馆麇集
2015-11-21 21:17:59  |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 

颜楷是公认的书法大家,今人民公园“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上有一面字即是他的手迹。民国初年,朱德任滇军旅长驻防昭觉寺时,请颜楷为寺中的观音阁题匾额,颜楷遂以佛经偈语题写了“应人间世”四个大字。颜楷的字当年可谓家喻户晓。有一次他坐轿去某县,途中,抬轿的苦力问:“先生是卖字的颜楷吗?请为我家写神榜,我愿抬你不要钱。神榜必须要请正直的人写,以传教子孙将来做正直的人。”颜楷大受感动,非但为轿夫题了字,脚力钱依然照样给付。

马镇街

叶圣陶掀起文学热

青青

1904年,数十名叙属(宜宾)学子,在成都求学无所。在成都高等学堂求学的叙属学生、同盟会会员张培爵(字列五)连同李宗吾、雷民心等17人以17块银元创立了叙府公立中学堂,四川教育史上的一所名校就此诞生。这就是列五中学的肇始。

学校搬迁到马镇街以后,校址扩大、人才济济,无疑是学校历史上群星璀璨的时期,又是全省唯一一所“六年一贯制”实验学校,这就是当时作为“省立华阳中学”的时期。学校聚集了一大批闻名海内外的教育专家。如教育家、作家叶圣陶任国文科主任;世界和平理事会会长、华西大学教授文幼章任英文科主任。教员中有著名作家李伏伽,著名翻译家、作家徐霞村,中共川西特委军委委员车耀先,中共地下党员、外交家施谷等。“七七事变”后,日本飞机对成都狂轰滥炸。学校奉命疏散至离城40公里的崇宁县(今郫县)唐昌镇,利用一所城隍庙加以修缮,开学上课,其时条件之简陋可想而知。

本文共8页 12345678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成都日报
点击阅读更多【成都历史】新闻
听清末民初成都“五老七贤”故事 感念传承先贤精神
百年前的老成都人怎样照明和取暖?油灯照明 柴炭暖身
老成都历史:红星路三段 禅茶远播 商号云集
成都故事会从《史记》看成都 品味巴蜀风土人情
成都红星路二段文士荟萃 文化高地 风流蕴藉
成都红星路一段历史 文人荟萃 报馆麇集
历史名城成都的惬意与风雅
张驰:城市的魅力、街巷的魅力 我们的街巷和我们的历史
[下篇文章] 双流创新驱动培育新增长点 2015年共实施重大工业项目89个
[上篇文章] 美术史批评家曹星原:悟境与中国油画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