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妇女深受缠足之苦。在外国人眼中的清末成都妇女,“步履蹒跚,行走艰难,因此,外出必须坐轿。至于下等妇女,外出时都要携带一小竹凳……在外聊天时她们要坐在竹凳上。”清末维新人士积极倡导天足,四川的反缠脚运动在中国走在前列,秀才周某、举人梅某等1896年创设“戒缠足会”;英国商人立德乐的夫人1897年在重庆领头成立“天足会”。经各方号召、宣传,到1907年后,成都不再缠脚的妇女已经占百分之三四十。
小脚一双,眼泪一缸
史料记载,妇女缠足起源于南唐,风流皇帝李煜命令宫女窅娘用软帛缠裹脚板,“作新月状”,在莲台上翩翩起舞……“回旋有凌云之态”,令李煜赞叹。
邀宠的窅娘,本应是发明“中国芭蕾舞”的大师,却从此被供奉为缠脚女人的祖师奶奶。金莲从此成为小脚美称,民间还多了条俗语:“王大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缠脚(也称缠足)成为可怕习俗后,三寸金莲被看成女人的性感之处。明朝唐伯虎写有:“第一娇娃,金莲最佳,看凤尖一对堪夸!”一双变形脚板,被形容为凤凰尖头、嫩荷、新月、双飞鸳鸯……“拿肉麻当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