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成都三国文化的广度与深度:成都历史上的7座武侯祠
2014-11-01 15:27:36  |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 

黄忠墓

刘备公元221年称帝时,封黄忠为“关内侯”,位列五虎上将。黄忠223年病逝并葬于定军山下,谥号“刚侯”。《三国志》里并未有黄忠辅佐刘备功绩最高的评价,为何成都的黄忠墓颇有些不一般?

清道光五年(1825年),湖北天门县县令、学者刘沅,在成都西郊化成桥侧鸡矢树村的自家农田内,相继出土发现了“黄刚侯汉升之墓”墓碑和人骨架、剑、玉等文物。他认为,尽管黄忠死在定军山,但依礼制,忠戚勋臣、封疆大吏出守边陲,一旦病逝,会扶柩回朝安葬,或在原郡建立生祠衣冠冢,所以不排除黄忠先葬定军山,后迁葬于鸡矢树村——既有墓碑,那就理应修复。

刘沅主持修墓建祠,墓地侧立有黄忠像,命其子刘桂文撰写楹联:“北伐数中原,溯汉中王业所基,惟公绩最;西城留墓道,与昭烈庙堂相望,有此祠高。”肯定了黄忠在北伐中原的多次征战中,攻城略地,为刘备称汉中王奠定基业、立下赫赫战功。然后又介绍祠墓与南郊汉昭烈庙遥遥相望,老英雄的功业与祀祠同高。此地后称为黄忠坟,一度为黄忠大队,今为黄忠小区,“文革”中黄忠墓被毁。民国初年隐沪山人的《拍案惊异记》记载:清朝道光年间,有人在成都东门外掘得一座古墓,谓之黄忠墓。华阳县知县郭志曧亲往查验,看见一方刻有汉隶的石碑,古意盎然,字径方寸,笔法古朴:“汉赠大将军黄忠之墓”。此聊备一说。

本文共15页 123456789101112131415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陈荣
点击阅读更多【三国】新闻
锦绣鸿图,共品三国 ——《鸿图之下》携手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发起三国文物传承焕新计划
锦绣鸿图,共品三国 ——《鸿图之下》携手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发起三国文物传承焕新计划
厚化三国文化讲坛武侯区梦想剧场开讲 专家解读诸葛亮《诫子书》
成都故事百家谈:蜀道上的遗址遗迹 烙下三国文化的历史印记
陈颖:“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刘备是否很爱哭
​成都武侯祠文臣武将塑像廊 黄忠的座次何以居中
三国英雄赵云 白马王子 智勇兼备
80后作家马伯庸:大三国遗址文化 正能量澎湃
成都三国文化的广度与深度:成都历史上的7座武侯祠
[下篇文章] 2014亚洲教育论坛年会今日开幕 推进中国西部教育国际化
[上篇文章] 澳大利亚当代艺术旅游团来成都开启艺术之旅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