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成都三国文化的广度与深度:成都历史上的7座武侯祠
2014-11-01 15:27:36  |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 

刘备墓侧的武侯祠

今天的武侯祠,实为君臣合庙。在唐宋时代,刘备和诸葛亮却各有祠庙,并列于刘备墓旁。宋人任渊在绍兴三十年(1160年)撰的《重修先主庙记》中说:“成都之南三里许,邱阜岿然曰惠陵者,实昭烈弓剑所藏之地。有庙在其东所,从来远矣,大殿南向,昭烈弁冕临之。东夹室以附后主。而西偏少南又有别庙,忠武侯在焉。老柏参天,气象甚古,诗人尝为赋之。”任渊的记载指出:在刘备墓东侧,即今天祠庙的位置上,有刘备庙、后主祠、武侯祠,三者约呈“品”字形相毗邻。此武侯祠始建于何时,无资料可考。可能建于南北朝。

位于刘备墓侧的武侯祠在唐宋时,是成都的一大名胜,前来拜谒的文人雅士络绎不绝,有的立石为记,有的吟诗抒怀。提到诗人的吟唱,人们自然会想到杜甫于上元元年(760年)春来此踏访时写下的《蜀相》诗。“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在成都堪称妇孺皆知。此外,岑参的《先生武侯祠庙》、李商隐的《武侯古柏》、陆游的《谒汉昭烈惠陵及诸葛公祠宇》等诗,也不失为凭吊感怀之佳作。这些诗歌和祠内的碑记,不仅讴歌了诸葛亮,而且也勾画出了当时祠堂的概况。武侯祠“宇第雄观”,与刘备陵庙相接,内奉诸葛亮像,蜀人四时祭祀,祠内香火兴旺。

本文共15页 123456789101112131415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陈荣
点击阅读更多【三国】新闻
锦绣鸿图,共品三国 ——《鸿图之下》携手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发起三国文物传承焕新计划
锦绣鸿图,共品三国 ——《鸿图之下》携手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发起三国文物传承焕新计划
厚化三国文化讲坛武侯区梦想剧场开讲 专家解读诸葛亮《诫子书》
成都故事百家谈:蜀道上的遗址遗迹 烙下三国文化的历史印记
陈颖:“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刘备是否很爱哭
​成都武侯祠文臣武将塑像廊 黄忠的座次何以居中
三国英雄赵云 白马王子 智勇兼备
80后作家马伯庸:大三国遗址文化 正能量澎湃
成都三国文化的广度与深度:成都历史上的7座武侯祠
[下篇文章] 2014亚洲教育论坛年会今日开幕 推进中国西部教育国际化
[上篇文章] 澳大利亚当代艺术旅游团来成都开启艺术之旅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