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成都三国文化的广度与深度:成都历史上的7座武侯祠
2014-11-01 15:27:36  |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 

位于新都的马超墓,历代均受到重视,据说明代四川按察使杨赡、成都知府王九德、新都知县邵年齐等官员,均曾于马超墓前立碑,又于道旁立华表。清代雍正、道光年间,当地知县亦保持修缮墓地的习惯。四川提督马维祺就曾亲自拜谒马超墓,写下“英风常振”匾额,更撰《马公墓志》命人刻石放存墓旁,以示敬慕之情。“文革”期间,新都马超墓遭到严重破坏,墓石全被取空,仅存土丘碑刻等颓垣败瓦。1985年,新都县人民政府将马超墓列为县内重要文物遗址,并立碑保护。现马超墓已毁,存墓碑于新都区桂湖公园的碑林里面。

成都三国文化遗址一览

五块石

传说是修建刘备陵墓时剩下的余料。据民国修《华阳县志》载:“《蜀都杂钞》言,五块石在万里桥之西,其一入地,上叠四石具方,或云,其下有一井,相传以为海眼。南即汉昭烈陵,予疑是当时作陵时所余也。”现五块石已不在,仅存街名,其址在一环路靠近武侯祠附近。  

黄龙溪

位于彭山、新津、双流三县交界处,距成都城区40多公里。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太傅许靖等人上书劝刘备称帝道:“曹丕篡弑,湮灭汉室……人鬼忿毒,咸思刘氏……间黄龙见武阳赤水,九日乃去……龙者,君之象也。《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大王当龙升,登帝位也。”东汉盛行谶纬,许靖等人以为,“黄龙现九日”是蜀汉当兴的吉兆,给刘备称帝立国大造舆论。《诸葛亮集·鼎录》又载:“龙见武阳赤水九日,固铸鼎,象龙形,沉水中。”黄龙溪由此得名,并立庙江岸。  

本文共15页 123456789101112131415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陈荣
点击阅读更多【三国】新闻
锦绣鸿图,共品三国 ——《鸿图之下》携手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发起三国文物传承焕新计划
锦绣鸿图,共品三国 ——《鸿图之下》携手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发起三国文物传承焕新计划
厚化三国文化讲坛武侯区梦想剧场开讲 专家解读诸葛亮《诫子书》
成都故事百家谈:蜀道上的遗址遗迹 烙下三国文化的历史印记
陈颖:“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刘备是否很爱哭
​成都武侯祠文臣武将塑像廊 黄忠的座次何以居中
三国英雄赵云 白马王子 智勇兼备
80后作家马伯庸:大三国遗址文化 正能量澎湃
成都三国文化的广度与深度:成都历史上的7座武侯祠
[下篇文章] 2014亚洲教育论坛年会今日开幕 推进中国西部教育国际化
[上篇文章] 澳大利亚当代艺术旅游团来成都开启艺术之旅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