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元三代,这一祠宇屡经修葺。明初祠宇被废除,诸葛亮像移入刘备庙内。明代张时彻的《诸葛武侯祠堂碑记》对此事记之甚详。碑记称:“武侯祠先在先主庙西,宋时屡加修葺,而元因之。皇朝洪武初,以昭烈庙实为陵寝所在,令有司春秋致祭。蜀献王之国,首谒是庙,谓君臣宜一体,乃位武侯于东,关、张于西,自为文祭之。盖至是,武侯祠废。”蜀献王朱椿,朱元璋第十一子,洪武廿三年(1390年)来成都。拜谒了刘备庙与武侯祠后,他认为,祠庙并列不合君尊臣卑之礼,君臣应分上下在一个庙里。因此,他废去了武侯祠。此后,刘备墓旁就只剩下刘备庙了。明代末年,那“君臣一体”的刘备庙毁于兵燹。清代康熙十一年(1672年),因其旧址重建,形成今天合祀君臣的武侯祠。
武侯故宅旁的祠堂
诸葛亮在成都居家廿一年(214-234年),有故宅留世,后人因其宅曾建祠。《太平寰宇记》卷七十二载:“武侯宅在府西北二里,今为乘烟观,有祠在观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