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成都三国文化的广度与深度:成都历史上的7座武侯祠
2014-11-01 15:27:36  |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 

洛带八角井

位于龙泉驿区洛带镇。相传刘禅好游山玩水,一日他来到距成都20公里的东郊某镇,见镇上有一口八角井,造型别致,水波涌动,鱼儿遨游自如,他就趴在井口,看得入神。侍卫们担心他落入井中,从其后面拉住他的衣角,不慎将玉带拉掉,落入井中,从此,这座小镇就被称为“落带”镇(又称洛带镇)。

九里堤

位于成都市区西北部,现仅存38米土埂。原堤从现存残堤处一直延伸到今北门龙王庙,长达九里,故名。据《成都府志 山川》载:“九里堤府城西北隅,其地洼下,水势易超。诸葛亮筑堤九里捍之。”  

万里桥

横跨老南门南河,俗称老南门大桥。此桥大约始建于公元前秦国蜀守李冰任中,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初名长星桥或七星桥,三国后名万里桥,亦称笃泉桥,是成都古代著名的二江七桥之一。桥得名于诸葛亮“结好孙权”的事迹。  

新繁县

新繁原名繁县,据《三国志》记载,延熙十年(247年):“凉州胡王白虎文、治无戴等率众降,卫将军姜维迎逆安抚,居之于繁县。”因为这里新增了人口,人丁兴旺,后人称之为新繁。  

文翁石室

文翁石室是西汉前期蜀郡最早的一所公办学堂。创办人文翁,汉景帝时担任蜀郡郡守,治蜀政绩斐然。刘焉为益州牧,将郡学石室升级为“州学”。刘备称帝后,又将州学石室升为“太学”,为蜀汉政权培养了大量人才。后来,魏将钟会灭蜀后,用隶书在石室内的周公礼殿木柱上题字,赞美文翁、高目矢兴学育人的功绩。后人在周公礼殿圣贤图上刻画历代名流,其中有诸葛亮、庞统、董和、费祎、谯周、钟繇等人的像。

本文共15页 123456789101112131415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陈荣
点击阅读更多【三国】新闻
锦绣鸿图,共品三国 ——《鸿图之下》携手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发起三国文物传承焕新计划
锦绣鸿图,共品三国 ——《鸿图之下》携手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发起三国文物传承焕新计划
厚化三国文化讲坛武侯区梦想剧场开讲 专家解读诸葛亮《诫子书》
成都故事百家谈:蜀道上的遗址遗迹 烙下三国文化的历史印记
陈颖:“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刘备是否很爱哭
​成都武侯祠文臣武将塑像廊 黄忠的座次何以居中
三国英雄赵云 白马王子 智勇兼备
80后作家马伯庸:大三国遗址文化 正能量澎湃
成都三国文化的广度与深度:成都历史上的7座武侯祠
[下篇文章] 2014亚洲教育论坛年会今日开幕 推进中国西部教育国际化
[上篇文章] 澳大利亚当代艺术旅游团来成都开启艺术之旅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