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清末成都茶馆 516条街巷518家茶社 ​三文茶钱坐享一天
2015-11-07 22:51:16  |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 

三文茶钱 坐享一天

当时最普通的茶叶是“毛茶”,即普通素茶,每碗售钱三文。细嫩点的素茶叫白毫、雨前、雀舌,也有普洱,每碗售钱三至四文,而且“任客久坐”,哪怕你从日出坐到月儿升空,茶社伙计照样一次次来掺水。

清末泥水匠、裁缝等技术性工匠,大致每月挣3000文,可进茶社喝“毛茶”1000碗(次)。

吃茶的人唾沫乱飞,谈古论今,大摆龙门阵,茶客听新闻,广见识,互相交流。宣统元年(1909年)来成都任教师的日本人中野孤山描述成都茶铺:“是华人的俱乐部,是最有益的社交场所。每日的物价以及政治上、社会上的事件,事无巨细,都是茶客口耳相传的内容……其传播速度之快,连电报也只能望其项背。”

许多茶馆附设评书、竹琴、相书、灯影戏等演出,多给一两文茶钱,就可尽情享受。茶铺晚上还多有“打川剧围鼓”的习俗,票友们一边唱,一边拉琴、敲打锣鼓,异常投入。无钱进戏园的穷人,三文钱泡碗茶就免费听得耳朵直搧,也可尖起粗喉咙跟着哼两句《马房放奎》……穷愁潦倒,尽可暂忘。

茶社开得早、关得迟,还代客煎药,外卖开水热水。周询说:“烧柴之家不能终日举火,遇需沸水时,以钱二文,就社购取,可得一壶,贫家亦甚便之。”

茶社也是谈生意之地,任何行业都离不开它。有的甚至以茶社为市场,双方袖子里比指头讲价还价,大说暗语。

饮茶的场所,根据所处地段特点,有不同命名。

本文共5页 12345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郑光路
点击阅读更多【成都历史】新闻
听清末民初成都“五老七贤”故事 感念传承先贤精神
百年前的老成都人怎样照明和取暖?油灯照明 柴炭暖身
老成都历史:红星路三段 禅茶远播 商号云集
成都故事会从《史记》看成都 品味巴蜀风土人情
成都红星路二段文士荟萃 文化高地 风流蕴藉
成都红星路一段历史 文人荟萃 报馆麇集
历史名城成都的惬意与风雅
张驰:城市的魅力、街巷的魅力 我们的街巷和我们的历史
[下篇文章] 成都菱窠路小学参观李劼人故居感知菱窠文化
[上篇文章] 首届成都购茶节在新会展中心正式开幕持续到11月9日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