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张义奇:从红星桥(一号桥)到新南门 半城风流红星路
2015-11-14 22:50:13  |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 

红星路故事之肆段

大江歌

红星路四段是1964年在原南打金街、丝绵街、四维街和建国北街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当年的红星路四段商铺鳞次栉比,热闹非凡。改革开放前,成都名小吃“韩包子”就只在南打金街有唯一一家店。

红星路四段北起城守东大街、东大街交会口,上连红星路三段;南至滨江东路、滨江中路交会口,下接新南门大桥,全长862米。红星路四段是南北方向贯穿成都市区的交通干道之一,在它的两侧,也分布着崇德里、督院街和下莲池街等颇具历史文化韵味的街道。

崇德里:文艺界抗战的据点

崇德里位于红星路四段西侧,南起镗钯街、红石柱横街交会口接红石柱正街,北止东大街,长239米,为清代协台衙门旧址。

1925年,一个叫王崇德的商人,在此买地修宅,建有30多处具有中西结合风格的院落、巷弄,其中有三合院,也有四合院。今日的崇德里,面积约为当年的十分之一,保存有旧时的青砖黛瓦及精美石雕。

1939年,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成立,办公处与联络处即设于崇德里。该组织是抗战时期成都文化界最重要的组织,包括文学、戏剧、音乐、美术四种门类,由著名作家李劼人担任理事长,聚集了包括车辐“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等在内的众多进步文化人。

1939年2月16日,“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的会刊《笔阵》在崇德里出版,叶圣陶、牧野任主编,李劼人、萧军也参与。在这些名流大家的主持下,《笔阵》成为抗战时期中国最有影响的文艺刊物之一。

抗战期间,李劼人在乐山开办嘉乐纸厂,以提供纸张、满足文化生产的需要,其成都办事处即设立于崇德里,正如他在“少年中国学会”调查表所言:“现在初入社会,尚无事业可言。近正在成都方面集资组织造纸公司,拟作中国西南部文化运动之踏实基础。”

本文共18页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张义奇
点击阅读更多【成都历史】新闻
听清末民初成都“五老七贤”故事 感念传承先贤精神
百年前的老成都人怎样照明和取暖?油灯照明 柴炭暖身
老成都历史:红星路三段 禅茶远播 商号云集
成都故事会从《史记》看成都 品味巴蜀风土人情
成都红星路二段文士荟萃 文化高地 风流蕴藉
成都红星路一段历史 文人荟萃 报馆麇集
历史名城成都的惬意与风雅
张驰:城市的魅力、街巷的魅力 我们的街巷和我们的历史
[下篇文章] 成都市教育局 进城务工人员提供法定监护关系的有效证明就可申请入学
[上篇文章] 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园 千亿级智能五金小镇即将起航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